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湖长制政策演进与优化路径研究

日期:2021年02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9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1251442499543 论文字数:24544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问题.................................24

5.1.1 法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24

5.1.2 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缺乏..................................24


6 湖长制政策落地后的优化路径与选择


6.1 加强专项立法,有效分解职责

省级湖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是目前地方水污染治理在湖泊水体的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实现了地方湖泊管理与保护的有章可循,而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部门关系不顺畅、监管力量分散、地区间水污染监测无法协调、跨界水体治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从过往地方水体治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实面临的困境来看,湖泊治理与保护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无疑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有效方式,因此加快地方湖长制专项立法工作,进一步提升湖长制的法律位阶,在法治层面明确湖长制工作组织体系构架、各级湖长职责及工作要求等,将湖长制纳入法治轨道运行,具有现实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6.1.1 统筹协调,明定职责

地方政府在起草实施湖长制的相关条例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首先,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区域面积较广,参与部门多,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树立 “一盘棋”思想,要从立法上形成统筹领导、综合协调的制度规范[48];其次,要着重建立分区、分级管理的湖长制组织体系,根据各省份实际行政区划情况,明定市或县级以上总湖长、副总湖长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长制工作的总督导、总调度;在划分具体湖长职责的同时,要着重推动建立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市、县级湖长除完成上级湖长交办的工作任务、责任水域的专项治理的同时,应该及时督促下级部门解决责任水域出现的问题,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乡级、村级湖长作为一线湖泊治理维护的负责人,主要落实责任水域内的管理、保护与治理等具体职责任务,包括日常保洁和堤岸维养、定期开展责任水域的巡查、劝阻相关违法行为,并履行向上级汇报具体工作成效的义务以及报告职权范围外的其他问题。

.............................


7 结论与启示


7.1 机理与路径

在时间维度上,湖长制政策在省际行政主体间的扩散呈近“S 形”演进曲线。在 2017-2018 年间,整个扩散进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在政策扩散初期,出现了数个早期政策扩散源和先行省份,包括湖北、陕西、山东三省;在第二阶段,相关政策加速扩散效应开始出现,宁夏、云南、上海、重庆、辽宁、湖南等 22 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这一时期政策在省际间的扩散曲线呈现出大幅上升的态势,截止到 2018 年 7 月底,全国形成了 25 个省份全面铺开湖长制政策的扩散格局;随着 2018 年年底天津市颁布该市首个省级湖长制举措后,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主体初步实现了本省湖长制政策的全面覆盖,政策扩散积累量饱和。此后,湖长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在地方实践中持续向纵深发展。

在空间维度上,垂直等级效应与横向邻近效应显著。2017 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并明确要求各省在 2018 年年底全面建立湖长制,随后的十几个月各省份在高位行政推动的压力下先后跟进公布本省湖长制的实施意见与方案,并如期达成中央关于实施湖长制的任务要求。在横向维度,华中地区的湖北,华东地区的山东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作为地区内的先行省份,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在政策扩散的其他阶段,宁夏与陕西、青海与西藏、吉林与黑龙江、江苏与浙江等数个省份均出现了明显的邻近效应,虽然部分省份邻近效应并不显著,但多数省份作为政策跟进者,倾向于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向邻近省份学习政策实践经验并兼顾地方具体实际。

在政策扩散路径上,湖长制政策的扩散呈现纵向层级的辐射吸纳与横向平行的学习创新并行交错的网络格局。与我国多数公共政策实践类似,湖长制政策以纵向的辐射吸纳为主要扩散路径,既有中央政策辐射带动全国各省,亦有先行省份的实践经验被中央吸纳进而成为全国的政策范式,而我国的政治与行政体制又决定了其中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强力推动为主。但是基于各省的实际情况不同,横向维度的扩散路径同样需要重点关注,基于同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行政主体实施相关政策倾向于选择学习与创新扩散路径,进而在有效降低政策制定成本的同时尽可能地使政策本身贴近实际,从而实现政策扩散的动态与弹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