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老旧小区、海绵城市以及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全生命周期视角进行了风险识别和分析,基于 Vensim 软件构建了风险演化模型,并对环境政策、思想意识、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风险模块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对 4 类敏感性最高的因素进行工程进度、建设资金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镇化成为社会变迁的主旋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居住质量要求也逐步提升。住房是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载体,居住小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空间,小区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制约着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数据资料显示,1980 年至 2000 年中国新增住宅面积约 80 亿 m2,其中有 16 万个老旧小区,约 40 亿m2,涉及小区居民超过 4200 万户,约 1.2 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 1/10[1]。若加上 198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规模更甚。另外,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现有老旧小区面临着建筑物分布密集、本体结构老化、人口高度集中、线路管网陈旧、配套基础设施缺失等诸多问题,老旧小区改造迫在眉睫。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逐渐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15 年 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 5 月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共计 3.9 万个,涉及居民将近 700万户,相较于 2019 年的 1.9 万个小区、352 万户居民,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广州、厦门、宜昌、沈阳、宁波等多地也相继出台了有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由此可见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区人口迅速集中,建筑面积急剧扩张,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铺装比例不断升高,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严重影响着城市水文循环过程。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水问题层出不穷,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径流增加、面源污染负荷加重、城市洪涝灾害以及黑臭水体增多[2]。其中,洪涝灾害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资料[3],2019 年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共造成全国 1.3 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3270.9 亿元。近年来,多地频繁出现城市内涝现象。2012 年 7 月,北京市出现了特大暴雨,受灾人数达 160.2 万,直接经济损失为 116.4 亿元。2015 年 7 月,湖北省武汉市降雨导致全市多处被淹,地铁停运出现“龙吐水”景观。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老旧建筑改造研究进展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相较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早,城市更新及更新过程中的建筑改造随着城市化周期更迭不断进行。在国外,建筑改造需求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原因是建筑老化严重,另一个原因是建筑需要拥有更高的环境可持续性[4]。因此,围绕上述两个原因,国外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调查。研究发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国外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老旧建筑改造大致经历了推倒重建、邻里建设以及住区更新三个阶段,如表 1-1 所示。在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国外学者主要聚焦在老旧建筑改造的方式策略、改造的目标要求以及改造后的管理和评价三个方面。
1)老旧建筑改造的方式策略
由于发达国家倡导老旧建筑改造与老旧城区改造一同进行,因此国外专家学者大多从老旧城区改造的角度展开研究。而老旧城区改造多由政府主导,为保证老旧城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国的立法机构出台了老旧建筑治理相关的系列政策。美国政府鼓励高能耗建筑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英国利用减免税收、政府补贴等方式促使人们改善居住环境。日本制定了“房屋基准法”“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等系列法律,更为全面地规定了老旧建筑改造。加拿大政府从控制改造指标和规范规划层次的角度进一步实现老旧建筑治理。此外,国外少数学者在分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倡导开展小规模改造的同时也注重地方社区的保护[5],譬如 Jacobs[6]在《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中建议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旧城改造,科学地维护好地方性邻里区。Rapoport、F·吉伯德、Halprin、Constantinos Apostolos Doxiadis 等人提出渐进式改造能够更好地保存和继承历史文化。
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概述与管理分析
2.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概述
2.1.1 老旧小区与海绵城市
(1)老旧小区概念界定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逐渐趋于集群化,形成了具有一定独立性且规模不等的生活居住用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老旧城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改造热潮,而老旧小区数量众多,问题突出,小区改造也成为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老旧小区的划定标准,目前尚未有较为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汉语中“老”和“旧”分别表示时间长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老小区”指建造年代较早的小区,而“旧小区”则指建筑本体、配套设备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破损的小区,二者结合统称为老旧小区。另外,鉴于老旧住宅区整治出新工作多由政府主导,其概念也逐步受政府政策文件的影响。国家住建部较早阐述了老旧小区的概念,伴随着国家老旧小区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如图 2-1 所示。
2.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管理分析
2.2.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体系
(1)基本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企业受到业主方的委托,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规划和控制措施,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有助于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72]。
(2)空间范围界定
建设工程管理是项目的全寿命管理,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仅仅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部分,不包括实际使用阶段,只包括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营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工作也逐步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延伸和拓展,被认为是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的三维视角是指工作过程维(Progress)、管理组织维(Organization)和项目对象维(Project)[7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维体系是基于项目管理三维视角形成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过程维、层次维和领域维,如下图 2-9 所示。其中过程维主要指对工作任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了完成或交付项目对象所必须执行的工作;层次维主要指组织分解形成的组织分解结构,明确了执行工作任务的组织安排;领域维主要指对项目建设目标进行梳理并进行项目群分解,界定了不同项目群的管理深度和内容。
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识别与演化分析 ........................... 29
3.1 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研究框架 ..................................... 29
3.2 基于 WBS-RBS 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与修正 ............................ 29
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 SD 仿真模型构建 ............................ 49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思路 ....................... 49
4.1.1 依托工程概况 ...................................... 49
4.1.2 模型构建流程 ....................................... 50
5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与应对策略 ........................... 63
5.1 风险模块敏感性分析 ................................. 63
5.1.1 环境政策风险模块 ............................... 63
5.1.2 思想意识风险模块 ............................. 64
5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风险演化仿真与应对策略
5.1 风险模块敏感性分析
5.1.1 环境政策风险模块
在环境政策风险模块中,为探索环境政策风险水平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特将各个因素的初始值变动 50%,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调整方案如下表 5-1 所示,分析结果如下图 5-1所示。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环境政策风险水平对宏观政策风险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建筑自身环境风险,而施工环境风险最不敏感,这表明国家宏观政策对于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环境政策风险的降低具有明显的影响。
宏观政策风险是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过程中的基础性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但大多以鼓励和建议的方式进行,缺乏与之相应强制性约束。在项目建设前期,市场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清晰,极少有项目使用 PPP 模式。另外,在改造决策与设计阶段缺乏较为全面且详细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指导方案或设计规范,加大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