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选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对象,在梳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的成果,从学生个体的微观视角和学校、社会的宏观视角分别剖析可能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经济发展受阻,人才供需不匹配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特色文化为吸引,融合发展的旅游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在供给侧改革科学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旅游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路径;精准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升旅游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幸福产业”的属性愈发凸显1。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经济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尤其以旅游业最为明显。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次同比下降52%,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近85%,2020年度旅游业的总收入与2019年相比缩水3.5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及其相关主体(如酒店、餐饮、旅游网络平台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降低区域突发疫情对当地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云旅游”、乡村游等新兴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传统的旅游服务供应链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旅游服务模式的改变不仅对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更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旨在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1年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旅游业要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别是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支撑。“培养一批高素质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文化和旅游科技融合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中也被重点提及。然而,现阶段,各大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仅涉及如何应对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如何因时制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包括如何保障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何保障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旅游业现有的从业人才,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旅游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求,究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层面都出现了“供需错位”,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三者之间存在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失衡情况,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这个特定群体为对象,从他们的视角展开研究,一是厘清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式分析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三是探究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四是助力“政、校、企”协同提出针对性举措,从而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为政校企协同精准施策缓解当前旅游业人才结构性失衡提供一定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择业问题,势必会成为“政、校、企”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也积累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仅仅围绕着旅游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角度,较少从学生切实需求的视角对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开展研究,尤其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旅游业技能人才的主体,更是缺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对影响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细致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学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丰富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学科的研究,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学科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具有一定的贡献。
2 文献综述和基本概念
2.1 基本概念
2.1.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和经济、行政、管理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专业实践基本技能,拥有参与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毕业后在旅游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酒店管理公司、品牌旅行社、旅游度假区等,能担任管理、策划、营销、咨询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旅游英语、旅游创新项目设计与运营等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与能力,突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商务礼仪、国际交流等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基本技能、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建立的专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旅游文化水平,掌握导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适应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相较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为主,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注重学生就业岗位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就业方向主要为旅游类企事业单位: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6。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1、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影响就业因素的分析研究
席娜德•欧•亨利与吉姆•德根(SineadO’LearyandJimDeegan,200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旅游业薪酬待遇低且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对毕业生就业有影响[4]。安德鲁•科文与占金(AndrewKevin,Jenkin,2001)聚焦毕业生的求职行为,以英国与荷兰两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对象,针对这两所高校毕业学生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可能性,研究他们想去工作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喜欢的部门以及毕业五至十年后的理想职位[5]。Aliana Man WaiLeong and Jacky XiLi(2012)研究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时,以澳门地区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当地的旅游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基本的准入条件,但研究也发现当地旅管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行业标准,同时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样本群体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解相关群体的需求和愿望[6]。
Raybould,Mike and Wilkins,Hugh (2005)提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毕业生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企业需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7]。LiLia and JianyaoLi(2012)以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为对象开展研究,分析了中国高校中旅游管理毕业生供需失衡原因[8]。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 ............................. 13
3.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 13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影响 .................... 14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17
4.1 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 17
4.2 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模型设计 ................................ 20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
5.2 因子分析 ........................... 39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基于对正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对样本数据进行整体性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5.1.1 个人基本信息
本研究对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1至5.3所示。
如表5.1所示,在调查的样本中,男性有200人,女性有253人,分别占比为44.2%和55.8%。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相当,表明问卷调查较为有效。在男性中,亲戚朋友当中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占比为38.5%,亲戚朋友当中没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占比为61.5%。在女性中,亲戚朋友当中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占比为39.5%,亲戚朋友当中没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占比为60.5%。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根据前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表5.28所示。H1假设全部得到验证。专业满意度、发展空间、薪酬待遇、择业态度的p值均小于0.05,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四个因素对因变量就业期望具有显著影响,且针对四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四个因素对就业期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假设全部得到验证。专业满意度、发展空间、薪酬待遇、择业态度的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