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天津大悲院景区旅游发展与提升策略思考

日期:2022年07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3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7111648086122 论文字数:32633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寺庙型景区进行研究以及对大悲院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天津大悲院景区无论是在文化研究还是旅游发展方面都有进一步开发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条件。结合国内对寺庙型景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对区域教派文化的不断重视,打破地域和格局的限制,以寺庙文化为主题,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构建天津大悲院景区的旅游管理模式。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寺庙型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山川河流,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旅游投资的稳步上升,各地旅游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繁荣景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不断发展,中国也在逐步拓展更适合自身的景区综合性管理[1]。有着重要历史文化传承的寺庙型景区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我国第一批公布的18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占据80处,占据整体比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由此可见寺庙型景区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当前中国寺庙主要分为文化传承类、寺庙建筑类、山水人文类及独特景区类,不同的寺庙类别也有着各自的特性。文化传承类寺庙一般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且经过百年或千年的沿袭已经形成了一定量的客群基础和文化体系,灵隐寺、寒山寺、白马寺等是文化类寺庙的典型代表。寺庙建筑类则是指依托宗教文化所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展现寺庙的外在建筑形态,寺庙建筑是极具特殊属性的艺术文化,不仅作为寺庙文化的典型代表产物更是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向游客展现其独有的建筑特色和艺术特点,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等是寺庙建筑类景区的典型代表[2]。风景人文是人们外出旅行追求的永恒目标,山水人文类寺庙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今都是人们争相前往的热门地区,由于寺庙的特殊属性寺庙型景区一般选址会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山水与寺庙的组合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被誉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是风景人文类寺庙景区的典型代表,层层叠叠的群山,浓淡轻重像是一幅山水画卷。独特景区类景区则是指那些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的寺庙景区,由于其独特的属性和绝学而被天下人熟知,诸如少林寺以其独特的武功绝学和禅宗祖庭名扬天下,并形成了一系列寺庙旅游体系,由此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发展,是各寺庙景区开发学习的典范。现阶段,我国寺庙旅游文化景区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塑造总体的寺庙文化旅游形象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建立起具有全国意义的寺庙文化旅游形象,在寺庙旅游资源的内外宣传中突出中华民族特色发展,积极塑寺庙文化旅游这一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形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天津大悲院景区作为天津市最著名的寺庙旅游景区,已经具有多年的经营管理策略。本文就现有的调研数据和文献搜索判断大悲院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最利于日常经营和长久管理的寺庙经营战略对策。深入挖掘天津大悲院景区的潜力特色,解决天津大悲院景区盈利成长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问题[4]。利用天津大悲院极为丰富的寺庙旅游资源促进寺庙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周边产业链条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拓宽寺庙景区的传播形式,助力天津大悲院景区成为天津旅游的特色招牌。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市民,笔者更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将自身所学专业运用到寺庙旅游经营的实践当中,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寺庙型景区发展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以促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共同进步。

(二)研究意义

第一,大悲院旅游风景区是当前天津市最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也是助力政府打造海河旅游文化风景区的亮点。发展大悲院景区对促进城市旅游市场和地方经济具有非常好的积极作用,助力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多维度发展产业,为后续深入研究天津城市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天津大悲院旅游风景区作为较成熟的寺庙旅游产业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文化价值,寺庙是人们洗涤心灵放松身心的场所,寺庙旅游也是促进当前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入挖掘寺庙风景区可以进一步提升天津多元化旅游产业的构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通过此次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验证寺庙景区的文化意义,更可以促进同类旅游产业的进一步繁荣,为寺庙旅游提供宝贵的经验基础。

第三,宗教文化遗产经过多年来的洗涤和演练已经对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次研究更是深刻践行当前国家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整个景区规划都将以传承文化遗产,拓展寺庙型景区发展为出发点挖掘更具历史意义的文化信息,让大悲院寺庙景区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得到更全面的阐释和传播,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到寺庙景区的价值所在。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变革,换种形式而言,旅游管理就是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营销推广、口碑宣传和旅游服务进行综合规划。旅游管理得统筹塑造涉及到文化、历史、体验等多个层面。需要将旅游者放在第一方位进行考量,只有根植于人们生活当中的旅游管理才可以让景区维持持续生长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只有塑造有特性、有文化、有意义的旅游景区才能更好地打造城市地标,带动整体城市发展和文旅经济。

我们要对旅游景区进行全面而科学分析,充分考虑到消费群体与旅游行业之间的关联属性,为景区旅游管理提供准确、务实的战略目标,引导整个景区从规划到发展、宣传等多个层面的价值体现[6]。清晰明确地认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条件,有目的性地通过景区的宣传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体现旅游管理的核心价值。

(二)寺庙景区寺庙景区广义上可称作被视为旅游目的地的寺庙,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而寺庙景区则是将极具特色的寺庙建设成一系列旅游套系,并且创立出自身特色的寺庙文化。让公众从认识、印象、想象和情感思想等方面高度认可该景区所有产品、服务、设施和环境。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各旅游景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业已经被定义为衡量城市经济产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成熟的寺庙景区已经成为宣传城市的最好窗口,形成优势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寺庙型景区旅游管理研究现状

Nelson Velvet[7](2014)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旅游业中发现地方寺庙景区已被广泛用于促进旅游目的地效应的推广工具。独特的文化和交流,是寺庙目的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GedeYoga[8](2018)通过分析巴厘岛Munggu的旅游胜地来凸显旅游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寺庙旅游的研究。Fan CHEN[9](2019)基于旅游管理开发的理念对南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进行了整体推广研究,他认为寺庙旅游地的形象塑造在对文旅产品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让寺庙旅游者对当地的形象及周边产品生成相应评价,增强对当地寺庙景区特点的认知,从而激发起游客再次游览的冲动和想法,侧面影响旅游动机。

Noppadol Dharawanij[10](2020)通过深入挖掘寺庙旅游与寺庙文化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互联网时代媒体渠道的宣传对寺庙旅游文化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媒体所播报的寺庙旅游形态与当前寺庙景区不相符则会造成游客的预期值和实际游览情况不符,不仅会对游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更可能会让游客对景区产生许多误解,甚至影响到整体的景区情况。Bo-Wei等[11](2020)通过分析感知游客体验对寺庙住宿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应该要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文化进行风景区建设,他认为有关寺庙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设施建设是争夺游客的关键因素。IvanaŠagovnović等[12]等(2020)通过研究人口特征与目的地个性和情感体验的感知关系,证实了旅行者人口变量在塑造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目的地个性感知方面有着正向的积极作用,回头客与初次探访者在目的地感知方面有着显著差异。Zhang Yanchao等[13](2021)探讨了宗教旅游业对妈祖文化的影响,随着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妈祖寺庙已经从传统的朝圣地转变为跨国旅游胜地,总结出寺庙旅游文化的传播媒介和影响因素。Song Hwasung等[14](2021)通过比较城市公园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感知情况对旅游地点价值进行潜在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感知价值与旅游目的地旅游动机有很大的关联关系。

第三章大悲院景区现有资源分析.................................10

一、天津大悲院景区概况.........................................10

(一)历史发展...........................................10

(二)景区概况........................................10

第四章天津大悲院景区旅游发展游客体验状况调研分析.......................................15

一、问卷设计................................15

(一)问卷设计内容.........................................15

(二)问卷调查情况.................................15

第五章天津大悲院景区旅游管理对策研究.................................30

一、规划思路及管理分析...................30

(一)原则分析................................30

(二)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