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初中生金钱观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日期:2019年11月2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2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911102040103095 论文字数:20255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人们的金钱观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改革开放前 30 年,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不匹配为改善通胀而设计出台的票证经济制度——“以粮票为代表的各类票证,本身并不具备法定的流通功能和交易功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渐成为‘影子货币’;人民币只有与票证搭配使用,才能完成交易行为。”①这无疑限制了货币的功能,也因此当时“人们对货币符号的记忆和货币功能的开发使用,大多停留在既重要也不重要的比较淡泊和单一的状态。”① 随着改革开放的宏图逐步展开,“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促使货币的功能逐渐完善,不再只是停留在计量单位和符号的阶段。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这加速变化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金钱的魅力,好像什么都可以用钱的来交换,也使得“货币万能论有所抬头”①。当今,随着人民币加入 SDR 货币篮子,正式成为拥有特别提款权的国际通用货币,更让人们看到金钱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让很多人开始对人民币有无限的遐想。那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显然不是,这在对金钱研究最早的经济学领域,早已对金钱的本质有深入的探索。在经济学中,金钱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一种交易媒介、一种价值尺度、一种债权关系的载体、一种信用的的象征。虽然经济学为我们理性的分析了金钱的本质,可一旦碰到与钱有关的事情,人们很难以理性的态度去处理。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金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地位、能力、权力等等。同时,金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紧密联系,也相互作用②,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将影响着人们的择业和人生取向。

虽然十八大以后对奢靡浪费之风有所约束,但炫富的新闻从未停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比如 2016 年,火遍网络的“00 后白富美”在直播平台上,炫耀其父母为其购买的礼物、学习用具、化妆用品等。此外,在网络平台上,频繁以侮辱性、歧视性言语讥讽他人贫穷、反衬自己的优越,引来大量网友不满,直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金钱观教育上的缺位。除了富家子炫富、金钱观扭曲的现象,不少贫困家庭子女的炫富、攀比现象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尤为严重的“裸贷”事件,不少大学生以及刚入职场的女性,为了购买自己难以支付的奢侈品,以抵押自己裸照得手段来贷款 “看着其他同学都一个个拿着高大上的苹果手机,张凡心里也计划着换一部新手机,但她资金有限,每月只有三四百元的零花钱,想买昂贵的苹果手机,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她就走上裸贷之路,但事后表示自己特别后悔,若能重来绝不会为了手机而做这样的傻事。”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价值观的角度,通过定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尝试深入探索当今初中生对金钱的认知,通过对初中生自述的个人经历,探讨初中生的金钱观

 一、理论意义

在当今青少年早期的研究领域中,金钱观、财经素养、金融素养等相关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其中财经素养、金融素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而对金钱观的研究多处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而且研究多是以金钱观教育为主的思辨式研究,实证研究较少。

同时,金钱观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青少年早期的金钱观实证研究,不仅有利于填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空白,也能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案例,以便有针对性地探索青少年正确金钱观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二、现实意义 

炫富、攀比引发的社会乱象,说明社会亟需对儿童、青少年开展金钱观的教育引导。但学校的金钱观教育极为匮乏。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提及,但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仅针对理性消费、勤劳节俭等进行意识引领,并未开展金钱的本质教育、获取金钱的途径教育等。而且从笔者实习过程中的观察来看,既有学生偏激地认为金钱万能,也有学生消极的认为金钱无用。由此可见,现阶段我们对初中生开展金钱观教育必要且急迫。而学界对初中生金钱观教育的探讨,缺乏大量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撑,由此提出的金钱观教育方法较片面,笼统,故难以操作实施。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金钱观的概念

国外金钱观的研究较为成熟,国内对金钱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以“金钱观”为题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如下:金钱观的研究文献 559 篇,且大多聚焦大学生群体,有关中学生金钱观的研究 18 篇,其中仅有 8 篇为实证研究,且均为定量研究。

(一)基于“态度”的定义

姚子青等人认为金钱观是人们对金钱的态度,由态度包括 “知、情、意”三部分的定义,将金钱观分为“金钱价值观”,即“知”的取向,强调对金钱价值的认知;“金钱心理”,即“情”,人们对金钱持有的情感态度;“金钱行为观”,即“意”,指对金钱获取或支配等方面的观点看法。并据此制定了对应的三个分量表:“金钱价值观量表”由生存性价值、媒介性价值、享乐性价值、发展性价值 4 个因子构成;“金钱行为观量表”由利他性、激进冒险、谨慎独立 3 个因子构成;“金钱心理量表”借鉴国外 TangT.L.P 教授的金钱心理“三维度四类型说”,以及林秀珠对 80 后金钱观的特点分析进行设计,量表包括金钱拒斥、金钱豁达、金钱崇拜、金钱冷漠 4 个因子。

(二)基于“价值观”的定义

周丽丽基于克拉克洪的价值观定义,认为金钱观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分配和使用方法的看法。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对“钱到底有多重要”、“人怎样去获得钱”、“怎样花钱才有意义”三个方面的看法。并将金钱观分为对获取金钱手段的认识、金钱的意义、金钱的重要性和金钱的用处四个维度。②张慧玲认为金钱观是指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包括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等,并认为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③刘顺厚对此定义认同,但是将金钱观、消费观、职业观列为测量经济价值观的 3 个因素。并提出经济价值观是人们对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和评价。④也就是说人们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与钱相关的事务、现象、关系、行为的态度和观点。而且认为经济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如何,决定青年学生的经济行为。

.................................


第二节 关于金钱观的文献梳理

笔者在整理相关文献时发现,国内关于金钱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金钱的结构研究也比较少。目前国内对金钱观的研究集中在金钱态度的研究,且多以国外金钱态度理论为基础,探讨对个体金钱观的影响的,其中以杜林致为代表的研究较为突出,但研究多为静态研究,动态、深层次研究较少。

一、金钱观的结构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有关金钱观结构的研究非常少,谢超认为价值观是个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及阿尔德弗的 ERG 理论将金钱观分为价值观和行为观两个二阶结构来测量金钱观。而金钱价值观又分为生存性价值、享乐性价值、关系性价值、发展性价值 4 个因素,金钱行为观又分为占有欲望、获取手段、支配手段、支配方向 4个因子则作为金钱观的 8 个一阶结构。也就是将金钱观建构为二阶 2 因子一阶 8 因子的理论模型③(如图 2-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13

第一节 理论借鉴 ................................... 13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15

第四章 访谈结果与分析....................................... 17

第一节 初中生获取金钱的目标 .................................... 18

第二节 初中生获取金钱的手段 ................................ 21

第三节 初中生对获取金钱的评价 ............................. 23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28

第一节 结果 ..................................... 28

第二节 讨论:初中生金钱观的特点 .............................. 29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31


第四章  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生获取金钱的目标

借鉴张进辅对价值观的结构理论,笔者依据“价值目标”维度考察的核心概念,即人的行动是为了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动因,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将初中生金钱观的价值目标层面的探究解释为初中生获取金钱的用途。初中生群体是经济完全依赖父母或亲属、靠父母或亲属抚养的群体,所以他们如果有购买需求基本都是处于向抚养人索要的状态。而金钱价值目标是探究个体对获取金钱行为的动因。因此,为了更为深入的探究,本研究能通过初中生对他们实际获取金钱的动因结合进行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依据访谈资料的分析,初中生金钱观在价值目标层面有合理利己倾向性目标和利他倾向性目标。

一、合理性利己目标

依据王海明对合理性利己的定义:“人的行为目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