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战略管理论文格式、战略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JL煤矿公司战略转型探讨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4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311301479381 论文字数:33266 所属栏目:战略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战略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论文,本文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依托战略管理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以及波士顿咨询公司法等工具,对 JL 煤矿的发展现状、战略分析以及各业务发展对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化解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将无效需求从总的需求中挤掉,从而实现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动态平衡,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对煤炭行业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意义重大。为此,在 2020 年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调整到 62%左右,再过十年,该占比要下降到 55%左右[5]。因此,可以判断,煤炭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整个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短期内这种战略格局是不太可能发生变化的,受此影响,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势不可挡,推动煤炭企业完成过剩产能的淘汰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煤炭企业通过提供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能源。其劳动密集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煤炭企业对带动区域就业率具有重大作用。虽然如此,超负荷的生产运转和超量的煤炭开采工作,势必会造成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枯竭。近些年,煤炭资源私挖私采现象尤为严重,煤炭企业高负荷运作更是习以为常,由此造成煤炭年产规模逐年攀升[6]。现如今,市场需求大幅锐减,煤炭产能长期居高不下的运行,造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加上粗放型生产模式下带来的产能利用率降低,又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创造新的需求来消化原有的产能,供过于求的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去,如此一来,煤炭企业持续亏损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扭转。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持续深化煤炭行业企业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关闭落后煤矿,累计淘汰落后煤矿 7250 处,虽然有效遏制了新生产能,但旧有产能的消化吸收任务还十分艰巨,整体情况并未出现标志性的好转。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退出产能 5 亿吨左右,再减量重组 5 亿吨左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消化库存产能的方法,来实现行业大洗牌和企业大改革,激发企业重新释放出活力和潜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探讨以及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上尚未达成共识,但围绕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十分丰富,也衍生出多个研究学派。

关于战略转型内涵方面,Bettis(2015)认为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在于根本变革其形式和结构[10];Aspara (2015)指出,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最优方案的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的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企业战略转型升级[11]。查兰和博西迪(2005)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变革,具体指的是企业经营模式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Hatringtonctal(2005)也对他们的观点表示支持,他还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公司高管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能及时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新的经营模式。

关于战略转型选择路径方面,Fan 等(2015)通过研究后,将其总结为四个路径类型,即,产品生产程序转型、生产产品的转型、产品功能转型和跨产业转型[12];Ginsberg(2015),则认为战略转型只有两种形式,企业要实现战略转型要么改变企业战略实施内容,要么改变企业战略制定过程,除此以外别无他法[13];约翰逊(2015)在研究了企业转型的四大方式后,总结出要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就应当妥善处理“转型的连续性”、“流动性”、“可预见性”和“可选择性”四个方面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14];斯托克波特(2016)认为战略转型涉及的路径比较广泛,既有市场方面的比如消费者、商品和服务类型,又有管理方面的比如管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15]。Margallo Maria(2019)通过从环境角度对洛杉矶和哥伦比亚的某企业战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此案例,得出结论必须从整体上支持转型的政策制定,以便采用综合管理战略,对企业战略转型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和方法[16]。Demant Malene Nohr(2019)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更广泛、易于理解的准确转型策略支持企业战略转型[17]。Mauborgne(2005)在其专著《蓝海战略》一书中,通过对蓝海战略进行深入解析,认为蓝海战略的转型更多依赖的是企业高层的决策水平和战略视野,战略转型方向在于从供方向需求方调整,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来审视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不足,从而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开发潜在价值。一旦被开发,企业在市场及产品上的优势自然而然就会凸现出来,就能够实现从“红海”到“蓝海”领域的成功战略转型。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转型的相关概念

针对组织或者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及其理论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企业环境不断变化且难以把握,因此学者们将关注点更多放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向上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关于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逐渐出现,但是这一时期有关战略转型的研究结果还有待完善。当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企业战略转型领域投入的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但是对战略转型的概念还未有清晰准确的归纳。

本文作者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参考文献进行梳理后认为,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可以做如下界定: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更迭,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竞争能力,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企业业务模块到外在组织形态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改变的过程。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拥有资源力量均在发生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要逐步进行决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源于其是否能够对市场与环境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取决于其是否可以快速适应。因此,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企业与外界变化的环境相互磨合的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原有发展战略作出改变。并对此前的资源投向进行调整,从而产生新的经营模式。基于此,企业战略转型应逐步调整其利益关系,使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保持动态平衡,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可以保证企业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


2.2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动因

深入分析企业的战略转型之前,首先要探明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型。根据文献的分析可知,企业战略转型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上来讲,涵盖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和企业管理者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资源的冗余、核心业务的下滑、分散和降低风险等几个方面,后者关系到管理者的个人情怀和抱负、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主观因素。从外因上来讲,主要包括外部竞争环境基本状况、产业发展情况、法律法规对业务的限定以及外部机会等几个方面。从内因方面来看:

(1)核心业务业绩下滑。因为企业转型的被动压迫在企业身上,导致企业的核心业务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时企业就应当顺应形势,进行战略转型。Grinye(r1991)通过研究了25家衰落的公司,发现企业在衰落时其核心业务同原始业务目标差距巨大,为此,企业通常采取战略转型来改变这种现状[33]。

(2)资源冗余。资源冗余会造成松散的管理,从另一方面来看,冗余的资源也会为组织提供创新的机会,通过创新或者尝试新的策略来对冲环境变化的影响[34]。调查研究发现,专用冗余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企业顺利实施战略转型,这一结论在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一般冗余资源与其并不存在简单的函数关系,而是积极的 U 型关系。

(3)分散和降低风险。新的战略实施往往建立在公司以往积累的业务资源之上,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转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并不规范,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与大型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和风险。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战略转型成为必然。

(4)企业高管层因素。企业高管往往具有信息和权力的优势,结合对市场的研判,在企业战略转型中能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市场敏感度比较高,对外部环境也相对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把握住市场的机遇,推动战略调整[35]。另外,管理层的更迭会对企业战略转型产生影响[36]。新的管理层的出现,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思考管理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战略调整思路[37]。

..................................


3  企业发展现状 .......................................... 14

3.1  煤炭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14

3.1.1 JL 煤矿煤炭资源现状 .................................... 14

3.1.2 JL 煤矿所处外部环境 .............................. 15

4 JL 煤矿企业战略分析 ............................................ 29

4.1 JL 煤矿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分析 ..................................... 29

4.1.1  问题类业务 ................................... 3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