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变量选择与测量 .................................... 25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33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33
5.2 基准回归分析 .............................. 35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 5-1 列示了本研究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共有 267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1527 个观测值。描述性统计是对观测值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学特征的汇总,以便快速了解样本数据中各变量的数据特征以及分布情况。由表 5.1 可知,在样本区间内,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战略的均值为 0.132,中位数为 0.075,标准差为 0.174,说明多达数制造业企业对绿色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另外,根据绿色创新战略的极值可知,各公司绿色创新战略实施成效参差不齐;TMT 环境注意力的均值为 0.03,标准差为 0.011,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囊括内容众多,环境议题只占其一小部分内容,因此 TMT 环境注意力指标整体占比较低,但由该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可以看出不同企业高管团队对环境议题的注意力配置差异较大;组织冗余的均值为-0.076,标准差为 0.702,二者差距较大,说明各公司的冗余资源相差悬殊;政府补贴的均值为 0.012,标准差为 0.015,说明政府补贴并不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为确保后续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对各解释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值为 1.39,并且资产负债率的 VIF 值最大 2.30、政府补贴的 VIF 值最小 1.04,本研究中所有解释变量的 VIF 值均远小于阈值 10,初步表明在本研究中各变量均通过共线性诊断。
表 5.1 描述性统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窘境,绿色创新战略是企业应对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有效举措,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本研究以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基于注意力基础观视角,在高层梯队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高管团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战略,从微观视角揭示了高管团队的环境注意力配置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注意力情境原则考察企业内外部资源能否在高管团队将环境注意力转换为绿色创新战略时起到催化作用。具体的研究结论为:(1)高管团队在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方法上配置的注意力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实施成效有积极促进作用,当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被高管团队当作关注焦点并逐渐配置更多的注意力在环境议题与解决方案中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在环境污染问题上采取“未雨绸缪”手段,企业也会越倾向于制定并实施绿色创新战略;(2)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冗余资源越丰富,高管团队实施绿色创新战略时绩效压力与资源束缚方面的困扰就越少,便于高管团队依照自己注意力焦点制定绿色创新战略也为企业绿色创新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3)企业外部考察了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当政府对某企业给予的财政补贴越多时,高管团队就会投入更多环境注意力以使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战略的实施力度。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具有明显“帮扶”与“认证”效应,一方面,财政支持可以作为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备用资金,有利于绿色创新战略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政府补贴意味着当地政府对企业的认可,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外部融资。内外部资金的支持有利于消除高管团队的风险规避心理,从而化注意力为行动,在企业内部制定并严格执行绿色创新战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