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情况下,审计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了解不足,重点不突出。比如本文案例中的咖啡零售行业,审计师在审计时应注重结合咖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对比分析同行业巨头星巴克等的发展,判断其经营状况是否有明显异常。而如果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等新兴行业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则既需要知道行业基本情况,又要在了解行业技术变革速度的同时关注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很有可能存在技术更新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风险,最终识别并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高低。如果遇到注册会计师难以理解的专业性问题,则需要需求行业专家的帮助。
此外,需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不应只停留在对其所有权和治理结构的理解,还需要关注其商业模式是否成熟、外部筹资和投资活动是否真实以及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向,瑞幸咖啡就是存在管理层严重凌驾于内控之上问题。再者,虽然说瑞幸咖啡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没有重大问题,但在对中概股企业审计时,尤其是对境内外均有经营业务的公司时,仍然应当确认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相应会计准则所要求的是否不一致,比如在一些新兴行业中的审计中,要关注其选择的会计政策是否被广泛接受且没有重大争议。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给审计实务界提供了一个值得讨论的案例,该事件涉及到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面临的各种典型风险,如跨境监管风险、做空风险、退市风险等法律风险,而随着中美整体环境的恶化以及美国对中概股审计力度的加大,将来中概股将会面对比当下还要高的做空风险,审计机构面临的中概股企业审计风险也更为复杂。本文正是基于瑞幸咖啡事件产生原因及其经济后果的思考,试图研究中概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经过文章前六章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以下几点结论:
其一,从中概股发展历程中总结其企业特点。虽然此次瑞幸造假事件对中概股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发了在美上市中概股面临集体被强制退市的风险,但今年来中概股赴美IPO公司仍然活跃。回顾中概股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中概股企业的特点有:集中于互联网、教育、科技等新经济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营业收入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多采用VIE结构等。
其二,中概股审计风险的成因来自三个方面。根据对做空机制与做空产业链的研究,结合在美上市中概股被做空案例,发现虚增业务、夸大费用、关联交易是中概股企业受到频率最高的攻击点。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出中概股企业审计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并从外部环境、审计客体、审计主体这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中概股审计风险的成因。从外部环境来看,中概股企业的境遇有时代背景的因素、不成熟的中美联合跨境监管机制、不健全的在美上市中国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主要成因;从审计客体来看,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不完善、战略经营风险意识不足是主要成因;从审计主体来看,审计人员数量欠缺以及其专业水平有限、没有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会计师事务所与中概股公司的利益关系是主要成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