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公益创投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作用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参加区级公益创投大赛的社会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并根据笔者在实践时的有关工作经验,详尽分析了公益创投实践环节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作用,以及公益创投实践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后,再具体分析在实践环节的作用影响下,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固有的规划体系逐渐被突破,整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架构上都出现了重大的变革。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领域也在进行着巨大的改革,社会结构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由政府部门管理主导的计划经济社会体系逐渐走向了由市场和政府部门共同管理的双向型社会结构。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市场、社会三方互动的体制不断形成,以及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使得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逐步形成。从中国世卫组织的发展历史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社会组织发展浪潮,社会组织数量较以往迅猛增加,并且社会组织的活跃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由无序到有序地再到规模化的发展过程,从1992年到2000年,共进行了近10年的摸索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出现了一次质的跨越。进入我国新时期之后,由于我国社会政策与立法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新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重点表现在组织数量上的快速增长,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表明,1992年,我国拥有各类社会组织154502个,而2000年的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则为153322个1,截至2020年底,全国的社会组织已突破90万个2。
伴随中国社会组织总量的增长,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部门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责权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社会与公民齐心协力,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这样可以更好的健全社会组织的体系,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组织的体系。2021年,民政部在关于颁布的《“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继续健全社会组织法规体系,继续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监督制度,增强社会组织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社会组织自我建设,指导与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更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1.2.研究意义
有利于培育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总结公益创投的发展模式,笔者深入分析公益创投的模式和流程对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并深入研究了影响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有关因素,通过公益创投对能力提升的影响探讨,让政府部门了解到公益创投不但起到重要桥梁作用,还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公益创投有效影响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以便更好的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公益创投相关研究
2.1.1.国内外公益创投的发展研究
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最初由欧美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69年所倡导,其发展历史基本背景是当时全美的社会公益性组织都面临着经济萎缩的社会情势,因此纷纷进行了创新的社会公益性投资项目运营和评估管理方式(廖甜,2018)。1其概念来自于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实务范畴,但从业者与学界对此定义多有含混之处(大卫,2018)。2不过亦有研究者认为,公益创投的概念最初是由克里斯汀·W·莱茨(Christinw.letts)于199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吕纳,2012)。3随后公益创投一词逐渐普及,相继出现了一些概念辨析,如:社会责任投资、社区金融、ESG可持续投资、微型金融等(陈静雅,2015)。41984年,美国半岛社区基金会提出把风险投资模型应用于公益投资体系中,标志着公益创投开始走向现实探索阶段。此后,公益创投也逐步融入欧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公益组织性伙伴协作关系与完善的投融资组织管理方式,资助者与公益性组织协作的长期性和积极性是公益性创投的主要特点,更重要的则是与被投资人形成长久的、普遍参与的协作联系。2002年伦敦诞生了世界首个标准意义上的公益创投基金,2004年伦敦公益创投联合会建立。
目前来看,中国的公益创投资金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的方式筹募的。我国公认较早的由地方政府部门主办的通过社会组织参加国家公益创投活动的案例,是在2009年由上海地区人民政府部门委派本地最有名的恩派组织承办的“上海市社区公益创投比赛”,而民政部门在2013年颁发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则为国家公益创投与政府部门购买服务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指导方案(JINGY、GONGT,2012)。52009年至今,在上海、深圳、江苏、东莞、佛山等地的中国民间公益创投服务项目蓬勃发展。截至到2016年,中国约有70多个地区的行政部门都推行了民间公益创投形式,而对比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民间公益创投活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多数城市里的民间公益创投活动大多是通过政府部门项目形式来推进,核心工作也是涉及到了社会组织的能力培育与社会创新的有效推广(毕彭钰,姚宇,1018)。1但当前我国各省市公益创投发展状况很不均衡。
2.2.公益创投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
2.2.1.公益创投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研究
欧美的公益文化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2012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部门曾在白宫就公益基金会和公益创投项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对策。为向社会非营利机构提供足够的资本,政府部门成立了国家社会创新基金(Social Innovation Found)。陈静雅认为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政府部门制度改革后,欧洲各国政府部门对公益创投的关注度逐年上升(陈静雅,2015)。
我国自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公共服务提供经过了由中央直接提供服务,到中央向社会组织等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的转变(田凯,2018)。6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促进社会治理重点向基层单位转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行政部门与经济社会调整、居民自治相互作用(史秋霞、赵影,2020)。1在一个“强国家、弱社会”的体制下,政府部门的介入,无疑为公益创投增加了砝码(吕纳,2012)。2作为国家公益创投的参与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国家公益创投各个发展阶段的投资行为决定都是动态的,并体现了一个“对策性互动”,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会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收益和对方的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而进行一定经济发展战略管理上的调整,以实现双方的经济发展并维持社会发展关系上的平衡(王现普,2019)。3政府部门主持多方协作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政府部门扶持力量大、合作领域全、活动范围广、服务社会效果显著、可复制性强(吕纳,2012)。我国公益创投项目大多是由政府部门推出的,所以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公益创投项目不同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支持性公益组织与公益活动优先、项目制的借用和委托—代理模式的创新及其应用(吴新叶,2017)。4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主体,所以政府部门要开展社会公益创投,利用基层社会公益服务项目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公益创投大多都是由政府发起的,由政府作为发起主体的公益创投有扶持力量大、领域涉及广,服务效果明显的优势,因此,政府与公益创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2
3.1.相关概念......................................12
3.1.1.公益创投.....................................12
3.1.2.社会组织....................................12
第四章公益创投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现状分析.............................16
4.1.公益创投对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影响现状...........................16
4.2.公益创投影响下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的成效分析..................................17
第五章武汉市武昌区公益创投项目案例分析...........................20
5.1.案例选择..........................................20
5.2.武汉市武昌区公益创投项目概况.........................21
第六章公益创投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成效分析
6.1.项目管理能力
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各种功能目标,在具体实施相关的企业管理项目过程中,通过合理而充分的运用人、财、物、时间和信息技术资源,并通过策划、组织、领导和管理等流程,以实现各种经济社会相关工作目标和要求的工作实践活动。武昌区选取的10个社会组织中期项目管理能力(见表4)的平均分为12.5分。终期项目管理能力的平均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