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风险管理论文,本文对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交通银行 A 分行无论是在业务规模方面,还是业务结构或者收益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巩固了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伴随而来的则是越来越高的欺诈风险,主要体现在未达卡欺诈、伪卡欺诈、非法套现以及虚假申请等方面,不法中介有组织的欺诈办卡行为日益严重,信用卡套现现象频发。(2)交通银行 A 分行在面对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手段,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加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风险控制力度,采用跨界联合的欺诈风险控制方式,确保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现代人透支消费理念下,信用卡十分受欢迎。信用卡业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发卡量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累积发卡量为 4.6 亿张,人均持卡量达到 0.34 张,交易总额为 15.2 万亿元。到 2018 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累积发卡量已经达到了 9.7 亿张,人均信用卡数量达到 0.7张,交易总额达到了 38.2 万亿元。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这些数据可见,我国信用卡规模在逐渐的扩张过程中,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用卡支付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欺诈风险。特别是在网络中,由于网络隐蔽性等特点,让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有了滋生的土壤,欺诈风险的控制难度越来越高,信用卡欺诈案件频发,对各商业银行造成的欺诈损失也越来越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信用卡欺诈案件发生了 6 万多宗,对发卡银行及持卡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损失已经超过百亿元,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受到欺诈风险的严重威胁。
........................
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关信用卡欺诈风险控制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无论是在认知程度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对于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银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对银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对我国银行风险控制理论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以交通银行 A 分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的现状展开调查,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找到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有助于完善该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全行工作人员欺诈风险防范意识,及时的解决该银行风险控制工作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改变原有的盲目扩张持卡客户而造成的欺诈风险加剧的局面,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信用卡业务的良性发展,为该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用卡欺诈
本文提到的信用卡欺诈,不但包括触犯民事法律条文的信用卡欺诈行为,还包括触犯刑法及相关司法规定的信用卡欺诈行为。对于恶意套现属于持卡人的不良用卡行为,主观意愿性较弱,情节较轻,属于触犯了民事法律规定的欺诈行为,这种行为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将会对社会诚信价值体系造成损害。而其他的信用卡欺诈行为包括不法分子欺诈、不法商户欺诈以及不法中介欺诈,体现在中介组织性的虚假申请、伪造假信用卡交易、盗用他人信息而操作他人信用卡等行为。无论是哪一种信用卡欺诈行为,都严重的损害了国家对信用卡机制的管理秩序以及公司财产所有权。
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信用卡欺诈是指不法人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使用违法犯罪工具和手段,对信用卡合法持卡人或使用人进行诈骗、冒用及盗取等行为,或者使用各种手段和途径盗取信用卡合法持卡人的个人信息,最终导致发卡行及持卡人的财产损失。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以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风险划分为基准,综合考虑信用卡业务的特点,信用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操作风险,一方面是信用风险,一方面是欺诈风险。结合上文对信用卡欺诈的内容,信用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以各种途径对信用卡资金进行转移或消费,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以欺诈行为对商业银行及持卡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造成欺诈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不但包括银行自身的因素,还包括持卡人、征信体系等外界因素。
...........................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当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体现出不对称的情况,其中一方无法掌握对方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造成交易效率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是由 G.Akerlof、M.Spence、J.E.Stigjiz 在世纪 70 年代的所提出的。经过他们的研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以下几个观点: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卖方了解的商品信息要比买方多,更容易掌握商品的信息;在市场交易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通过对信息匮乏的一方传递可靠的信息能够从中取得利益;信息匮乏的一方会主动并向信息掌握更多的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发挥一定的弥补作用;信息不对称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事前的逆向选择,另一种情况则是指事后的道德风险。在金融交易发生后,借款人可能用贷款人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风险高的行业或业务当中,以此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相应的风险就会加剧。这种情况会常常出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当中。
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之间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商业银行无法掌握借款人全部或者真实的财务状况或相关信息,而借款人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银行所设置的贷款利率主要是社会风险度的平均值。这种情况下逆向选择的问题就会出现,风险低的客户群体不愿意选择贷款,而风险高的客户群体则会积极的去申请银行贷款。单纯依靠借款人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很难让银行判断出哪些是风险高的借款人,而哪些又是风险低的借款人,而且一些风险高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人,会客户隐瞒实际情况或者造假,以虚假的财务信息来取得银行的贷款。银行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无法确定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将不确定的贷款申请人拒之门外。这种双方之间相互博弈的现象就会造成“惜贷”和“慎贷”的情况。
................................
3 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现状调查 ........................... 11
3.1 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况............................. 11
3.1.1 业务规模 .......................... 11
3.1.2 业务结构 .............................. 12
4 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19
4.1 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的问题 ............................... 19
4.1.1 银行员工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19
4.1.2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 23
5 完善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的方案设计 ....................... 33
5.1 树立正确的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理念 ....................................... 33
5.1.1 强化员工的反欺诈意识 ................................. 33
5.1.2 丰富员工全过程风险控制手段 ....................... 34
6 交通银行 A 分行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控制保障措施的提出
6.1 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的发现欺诈风险的存在,对交通银行 A 分行欺诈风险控制工作作出保障。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做实内控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风险的所有者和第一责任人,定期评估业务制度和流程缺陷,分析系统控制漏洞,通过整改提高完善管理水平。二道防线要做好监督、评价工作,提升管理工具和 IT 系统功能,通过检查、培训、考核、评价等方式,增强一道防线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各道防线、各级机构共同协作,建立一套“发现—整改—问责—分析原因—优化流程”的内控管理循环。面向未来,要研究以流程优化、集中处理和系统控制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实现集约化、自动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操作风险。
其次,需要加强基层管控。基层管控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抓好各项内控要求的落实,细化和完善二级行内控管理规定动作,进一步对二级行提出统一的、可执行的管控措施。二是管好关键岗位人员,加强基层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建立二级行及以下机构负责人的内控任前审查和任内评价工作制度,强化派驻业务经理的现场控制职能;继续完善员工合规档案,设立员工特殊行为报告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和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基层组织成为网点强有力的监督堡垒。
.................................
7 结论
近年来,信用卡十分受消费者欢迎。信用卡业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发卡量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