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风险管理论文格式、风险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S银行Y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日期:2020年02月1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6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2092321514071 论文字数:35599 所属栏目:风险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 3 章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经营环境分析 ..................................... 17

3.1 S 银行 Y 分行背景介绍 ................................. 17

3.2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经营现状 ............................... 18

第 4 章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28

4.1  信用风险内部管理问题 ................................... 28

4.1.1 风险管理内部架构待改善 ................................... 28

4.1.2  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 ..................................... 30

第 5 章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优化.............................. 38

5.1  信用风险内部管理优化 .................................... 38

5.1.1  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8

5.1.2  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目标 ....................................... 39


第 6 章  S 银行 Y 分行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6.1  优化方案的实施

基于本文第五章对于 S 银行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初步分析和研究,对于 S 银行 Y 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针对性强的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措施。为了更好的检验本文研究内容的合理有效,本人牵头组织 S 银行 Y 分行辖内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讨论会议,主要对该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研讨。经过会议集中讨论,考虑到优化方案涉及面较广,其中许多措施的实施涉及分行各部门间的沟通与推动、分行与总行间的沟通与推动,因此部分优化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推动落地。

经综合考虑,后续 S 银行 Y 分行将通过三步走的形式逐步推动全套优化措施方案的落地。第一步主要是推动不涉及较大岗位变动与技术变革,目前能够立即实现优化的相关措施,如取消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下沉网点制度、细分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指标、逐层下达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指标、建立零售联席会议机制、建立风险业务流转单机制、强化个人信贷预警意识、加强预警动态化管控、建立贷后检查报告审阅机制等。第二步是在第一步优化措施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个人消费贷款风控部门、岗位的设置,如在支行营销团队架设贷后管理专岗、增设审批岗双人复核、建立资产处置特营中心、与外部机构建立委外催收等。第三步则是在前两步优化措施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科技信息系统建设的力量,最终建立长效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具体包括与第三方风控机构联合建立客户信用评分模型、按流程、种类分类设置客户评分卡、架设风险监控云系统等,至此本次在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端的优化全部落地。具体优化措施推动计划见表 6.1.

表 6.1  S 银行 Y 分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三步走

..............................


第 7 章  结论


7.1 基本结论

通过本文的初步探讨与分析实践,基本为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层面构建了完整的优化改革措施,本文主要结合了 COSO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从 S 银行 Y 分行的经营环境分析着手,基于 Y 分行内部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识别原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每一项问题逐一制定了相对科学、可靠的优化措施,并以团队建设、考核配套、科技融合、文化深植等作为保障手段,通过三步走的方法逐步将各项优化措施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对 S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更有助于 Y分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进一步实现信用风险控制价值的创造。此外,在银行业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尝试着运用了 ERM 框架理论,8 个重要控制要素与相关风控手段得到了匹配,进一步证明了该理论模型具有广泛适用的特点,对 ERM 框架模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因为个人的业余研究时间较为紧张,研究水平也比较有限,文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罗列如下,以作为论文继续研究的目标。

(1)文章中制定的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具体反馈信息尚不能得到充分的收集,难以验证各项优化措施在后续长期实行过程中的持续有效性。且对基于科学信息技术所展开的两项优化工作,因行内客观原因,目前尚没有明显进展,且后续存在的不确定较大。因此,整体论文的研究效果尚不能完全得到反映。

(2)本文对于 S 银行 Y 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和实践过程中,没有引入科学的定量分析模型,也没有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度量建立可量化的数据模型。鉴于篇幅和本文的研究时间有限,上述研究未能进一步完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