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管理论文格式、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向家坝灌区工程问题及策略思考——基于政府管理视角

日期:2023年04月2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9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4231857339705 论文字数:24855 所属栏目: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公共管理论文,笔者认为通过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厘清权责边界,加强监督考核和激励等措施,破除管理过程中碎片化的问题,激励各管理主体在向家坝灌区工程管理中履职尽责,形成整体。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1.1 工程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用水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总体水量充足的前提下,工程性缺水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终将严重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m3,位列全国第2位,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川西北高原区和盆周山区水资源量丰富,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63%。盆地腹部区人口和耕地集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5%,水资源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2%,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缺口大,严重制约四川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四川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需水量刚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预计到2035年,全省需水量将达352亿m3,供水缺口将高达84亿m3。由此,跨行政区域调水工程应运而生,成为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破解地方水资源短缺瓶颈的法宝。

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重要的跨区域调水工程,灌区工程由取水枢纽、输水及灌溉渠系、囤蓄水库、提水工程及田间工程五大部分组成。取水枢纽与向家坝水电站大坝相结合,位于两岸非溢流坝段。建成后将解决川南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四市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该项目是国务院加快推进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发挥已建成向家坝水电站综合效益,项目新建北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水库充水渠共29条,同时为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等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供水,多年平均供水量3.74亿m3,有效改善灌区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供水条件,对川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1.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公共管理论文参考

当前,我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过程中,要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公共管理也向整体化管理方向迈进,在进行跨区域调水工程管理过程中,在征地移民、建设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很好体现了各级政府协同合作,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缺乏对管理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本文通过对向家坝灌区工程管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各级政府及部门协同合作以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从政府管理视角对跨区调水工程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公共管理工程类研究的新视角,为工程领域的政府协同合作管理研究提供了案例支撑,可以为后续进行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1.2.实践意义

向家坝灌区工程作为国家重大跨区域调水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工程影响范围广,涉及宜宾、自贡、内江、泸州川南四市水资源配置;工程审批过程涉及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参与;建设过程需要中央、省本级及沿线各级政府及发改、财政水利、环保、移民、交通等部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运营等单位共同参与配合,每一部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分析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更好的服务于向家坝灌区工程,如何更好的协调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发挥跨区域调水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升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也能为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第二章 政府协同合作理论概

2.1政府协同合作的内涵

2.1.1政府协同合作的产生的背景

2.1.1.1提质增效和公共服务需求需要政府加强协同合作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中“部门分割”问题变得凸显起来。跨越部门职能边界的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社会利益愈加多元并相互冲突,使得公共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接踵而至,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人们开始反思科层治理带来的结构僵化、效率低下、反应迟钝、竞争治理的管理碎片化和服务分裂性等弊端,并认为分类细密、层级分明的行政系统无法实现有效治理,这些问题需要跨越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边界、政府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边界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解决,必须加强政府及部门间协同合作,以推动社会公共事务向整体治理的方向发展。 

2.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政府管理过程中协同合作

加强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必须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为促进各部门间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推进政府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现代化。根据政府协同合作管理需求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便捷化。缺乏整体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就不能建立各层级之间高效的协同和共享,也无法将大量分散在各地的管理机构形成组合以提高工作效能,改善服务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改变了原来各独立部门或单位信息封闭、陈旧的状态,让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成为了可能,极大的促进了要素信息在各管理主体之间流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管理流程,推进政府由原来的分散的状态逐步走向协同合作,使政府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无缝衔接的公共服务。

2.2政府协同合作的相关理论

2.2.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家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国家治理制度的设计与完善都必须依靠提高党的领导制度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来实现。必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组织和领导保障。同时要提高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着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的制度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2.2整体政府理论

“整体政府”是指一种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模式。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排除相互破坏与腐蚀的政策情境;更好地联合使用稀缺资源;促使某一政策领域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团结协作;为公民提供无缝隙而非分离的服务。整体政府的组织模式概括为“内、外、上、下”四个方面的合作,“内”指的是政府内部各组织之间进行合作,实施途径是新的组织文化、价值观念、信息管理、人员培训等,它意味着新的组织形式;“外”是指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途径是领导权的分享、捆绑式预算、组织的整合、项目组等,它意味着组织之间新的工作方式;“上”是指由上而下进行目标设定,以及对上承担责任,合作途径是以结果导向进行目标分享绩效评估,它代表着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下”是指以顾客需求来开展服务以及让服务对象能够参与服务过程,合作途径是“一站式服务”顾客参与、非执行董事等,它代表着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新的服务方式四者结合起来,代表了既不同于传统的官僚制又不同于市场化的新型管理趋势,形成了最佳实践的组织模式。

第三章 向家坝灌区工程管理现状 ....................... 12

3.1向家坝灌区工程移民现状 .............................. 12

3.2向家坝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 14

第四章向家坝灌区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7

4.1向家坝灌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7

4.1.1工程各管理主体趋利性而缺乏全局意识 ................ 17

4.1.2工程各管理主体间缺乏有效协作 .......................... 17

第五章向家坝灌区工程政府协同合作经验总结及改进建议 ...................... 23

5.1向家坝灌区工程政府协同合作经验总结 ............................ 23

5.1.1工程建设管理阶段的领导小组模式 ............................... 23

5.1.2政府部门协同合作解决向家坝灌区建设问题案例:猫儿沱隧洞施工 ......... 24

第五章向家坝灌区工程政府协同合作经验总结及改进建议

5.1向家坝灌区工程政府协同合作经验总结

5.1.1工程建设管理阶段的领导小组模式

公共管理论文怎么写

通过加强协同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现跨部门合作。在我国目前的治理体系下,“领导小组”便是实现和加强跨部门合作的一种特殊组织形态。“领导小组”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政协调工作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协调机构和治理机制出现在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进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促进公共政策的创新。“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比较特殊,能够有效的促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与其他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区别是,他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领导小组”既不进入党的组织机构名录,也不挂机构牌子。其通常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表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