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格式、公共事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日期:2018年02月06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0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709130920255876 论文字数:28245 所属栏目: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的价值

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化大生产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极大重塑了现代社会。但与此同时,它也前所未有的破坏着生态环境,不仅危害于当今,更在代际意义上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的八大公害事件正是这一环境危机最好的时代脚注。然而环境问题早先并非是政府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无论是官方和民间都过高的估计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热议,该书以近乎石破天惊的方式深刻的影响了一个时代。也正是从这时起,"环境保护"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并逐渐进入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中。各国政府被迫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路,以"注重预防"为宗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运而生。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率先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制度化的滥給,其后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到了政府决策中。不仅如此,环评也进入譬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议定书》等国际法领域。近半个世纪W来,环评制度在预防环境危害、规范行政行为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自环评制度诞生之日起,公众参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就是政府主导的项目、规划乃至政策,环评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具有了天然的正当性。概而言之,公众参与是环评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当今社会,也是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应有之义。西方国家由于相对完善的宪政体制以及风起云涌的环境运动推动,公众参与在环评制度勃兴之时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在一开始就注意到要在环评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联合国环境影响评价署在1978年也提出:公众参与应当纳入到环评的基本程序中。

..............................


二、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的价值,其次总结梳理了既往的研究。本文一方面借鉴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一一主要是缺失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第二章首先界定了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其次简述了公众参与环评的理论基础——环境正义理论、环境权理论、环境的公共财产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以及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第三和第四章是研究的主体部分。分别通过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和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来探究环评公众参与不足和走向形式化的原因。第三章回顾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历程,概述了当前制度建设形式上存在的问题;缘于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主要倚重的法律规范,因此,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上述二者内容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章最后结合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双重不足对其进行了评价。

第四章首先界定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攸关方——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政府和媒体;其次依次结合近年来的11个典型案例,将其融入行文中,阐述了公众和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本章意图通过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探讨公众在环评活动中所处的方位和境遇。

第五章得出结论,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可尝试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的落实机制和健全环评信息公开机制三个方面加快环评公众参与改革。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并非一直存在于政府的决策领域,环境问题早先也不是政府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无论是官方和民间都过高的估计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风起云涌的环境街头运动推动下,各国政府被迫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路"注重预防"为宗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运而生。从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开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将"环境影响评价"写入了本国的法律法规中。近半个世纪以来,环评制度在预防环境危害、规范行政行为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何谓环境影响评价?如果依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的表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一立法定义实际上涵盖了两个方面,它既可以看作"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定义,又能够视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两者杂糅在一起,从学术概念上讲不甚严谨。

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由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该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为,"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之前对它的选址、设计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在该定义中,环评的对象被框定为"工程",也即建设项目,这是对环评狭义的定义。由于相比单一的建设项目,规划乃至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为巨大,影响范围也可能更广。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严格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的评价对象更为广泛,不仅仅包括建设项目,还包含规划、政策乃至立法活动等。这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广义的定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政策环评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领域,技术性操作也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

.......................


二、环评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正义理论

1.环境正义理论诞生的背景

环境正义理论作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其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主要缘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环境正义运动。上世纪中叶的环境运动与民权运动极大的提升了美国公民(尤其是有色人种公民)的权利意识。以1982年北卡罗米纳州华伦县居民游行示威抗议在阿夫顿社区(少数民族社区)附近建造废物填埋场的"华伦事件"为起点,以"环境正义"为标志性特征的环境运动风起云涌,这些运动主要着眼于不同群际在环境资源利用和享有方面的公平以及参与环境决策的平等地位。

不可忽视的是,环境正义理论的诞生也和《正义论》的发表密切相关。罗尔斯的这部影响深远的政治哲学著作为以美国黒人群体、少数族裔以及低收入群体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争取自身权利提供了理论武器。罗尔斯的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与上述处于同时代的环境运动相互呼应,可以看做是后来环境正义理论产生的先声。

2.环境正义的意涵

国内的郭谈教授认为"环境正义"是指"人类不分国籍、种族、文化、性别、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都同等地享有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性环境的权利,而且任何人都无权破坏或妨碍这种环境权利"朱贻庭教授在其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中认为,"环境正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地享受清洁环境的权利;二是指环境享用的权利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相统一”。

总的来说,虽然有少数学者认为环境正义也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学者都将环境正义的范围限定在人与人之间,环境正义就是合理公正的分配社会不同群体的环境权利和责任。当然,学者们更多的将关注的视角集中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着眼于他们在环境事务中的非正义对待,关注因为环境问题而导致的不公现象。换言之,环境正义主张:所有的人,不论国家、民族和阶层,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行为和实践中,都享有公平的权利。这是环境正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

第三章 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分析..............20

一、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历程.............20

二、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形式分析.............21

第四章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29

―、环评公众参与中的攸关方..............29

(一)建设单位...............29

(二)环评机构...............29

第五章结论:加快环评与改革.............40

一、我国环评公众参与的危机................40

二、环评公众参与改革的展望.............41


第四章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安排下的主体关系分析


一、环评公众参与中的攸关方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以盈利为目标,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按照现行的《环评法》,在一个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建设单位需要委拍环评机构开展环评,编制环评报告书,继而提交到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只有环评报告获得通过,才能进行建设项目的具体开展。因此,建设单位在权衡自身的利益收益之后,就有动机去运用所有可能的合法甚至非法的手段使项目通过环评。

(二)环评机构

环评机构,是具备一定资质并经国家环保主管部门批准的从事环评工作的机构,它们存在的最重要作用就在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