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学论文,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将来会踏足社会,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担子,担负起社会建设的重担,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一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概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基本内涵
要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问题,首先需要把握其概念,明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所指以及矛盾所在,根据学科知识的迭代更新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车轮的迈进而发生改变,要根据具体实际对其内涵作出科学合理的把握。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是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供给”两部分组成的合成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更常用的说法是“灌输”一词,但为了更好地表达供需两方的关系,更好地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所以引用了经济学中的“供给”概念。“供给”在市场经济学中,是一种市场主体提供商品进行销售的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供给是“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马克思同时强调着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一件商品能否卖出一个好的价钱是由凝结在商品之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也就是商品的价值所决定的,香蕉与橡胶我们无法确定使用价值孰轻孰重,但通过创造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可以判明它们的价值。在此类语境下,“供给”更多指代物质生产方面的,供给的目的更多的是着重于物质层面,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是一种出卖产品或是劳动力的活动,而这一类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就成为了衡量供给效果的重要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物质生产供给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主体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的主体应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但除此以外还有着广泛的能够提供思政教育的主体,而在传统的物质生产中,各个生产主体有着明确的分工,其生产供给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其次,从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具体内容来看,与传统技能教育也并不相同,其并不是纯粹的工作技能培养,而是教导大学生如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活动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供给活动,因为从始至终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活动是针对人的教育活动,它并不是物质生产中具有明确数量关系的一种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主要特征
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大学生思政供需矛盾是推动供需水平发展的源泉,为供需模式的改变升级指明了具体方向,但矛盾本身是多样的,当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汇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供需矛盾体现出流变、多样的特征。
(一)导向性
马克思认为,矛盾双方具有对立同一性是辩证运动的实质,也是事物运动的原因,反映在人类社会中,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也是一切历史冲突产生的根源,矛盾本身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矛盾产生了冲突,但在漫长岁月中也给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地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人类得以步入封建社会,而随着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人类再次迈入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伴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激化、解决、再产生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向前迈进。矛盾时时刻刻存在发生,人类解决了旧的矛盾,接踵而至的便是新的矛盾,在斗争与同一的过程中,便推动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就主要矛盾作出过深刻阐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的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①”。
事物总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引领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供需矛盾揭示着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供需问题也预示着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进步,就要坚持以矛盾论的观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第二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构成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主次矛盾的判断依据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处于联系之中,内外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主次矛盾的分析不能脱离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自身情况的变化。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影响
矛盾并非固定不变的,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矛盾的改变,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便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我们的社会是物质的社会,离开了现实去谈理论是抽象的、空洞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对我们的物质造成深远的影响,也会对我们的精神世界造成重大的冲击。
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与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有着紧密的关联,“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和社会的弄潮儿,最先感受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影响,社会的主要矛盾既制约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大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工作,对当下与未来的美好生活仍然极高的理想化憧憬,然而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向大学生们揭示了目前国家仍然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阶段这一事实,并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向大学生们展示出来,物质诉求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便会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对其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从而陷入矛盾的漩涡之中。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正是为了协调大学生的思想领域,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的改变进一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转变,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调解提供了明确的问题导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主次矛盾
矛盾是系统性的结构,其中必然有着与其它矛盾相比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要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就得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明晰它的主次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主要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所谓基本矛盾便是在事物内部之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而主要矛盾则是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主要矛盾诞生于基础之上受其制约与影响。
教育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紧密相连,尽管在不同的时空场域下,它会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只是内容与形式的差别,其本质并不会发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自国家诞生便应运而生,它是始终是为了国家、社会服务,它是为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符合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而诞生的,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个人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便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除了基本矛盾之外,还存在着主要矛盾,其与基本矛盾不同的是随着时空等具体条件的变化会发生相应变化,主要矛盾主要指在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思政供需主要矛盾,是指在思政活动的不同阶段上,与其他思政供需矛盾相比处于全局性地位,并对全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矛盾。它是阶段性的矛盾而非永恒性的矛盾,处于不断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辩证运动过程之中。
第三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影响要素...........................2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主体因素...........................25
(一)大学生对自身需求的感知和表达不足.............................25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26
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实践调解..................................3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调解的基本原则............................33
(一)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33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34
结语...........................41
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实践调解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调解的基本原则
所谓原则便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被人们广泛认可,并被用来指导行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进行调解就要严格遵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统筹兼顾的原则。
(一)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复杂的关系网之中也蕴藏中许多矛盾,但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只有一个基本矛盾,而其他的矛盾由它衍生,这些矛盾可以是主要矛盾,也可以是次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在解决矛盾问题时要明晰矛盾的发展脉络,厘清它的基本矛盾,抓住当下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避免片面的一刀切与漫无目的的遍地撒网。
“重点论”要求我们在事物发展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办大事,以点带面,通过推动主要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的整体发展,这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的调解上便是要做好供给,不断升级供给水平,满足好大学生的需要,保质保量地推动大学生们成为能够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求进取、重实干、讲奉献、尊道德、有自信的大学生。“两点论”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追求供需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