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知道,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的评价。这一评价是评价思政课教学活动这一因素对个体品德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价值、功能和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个主要方面。
教学内容评价是对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所传授知识体系的评价。思政课的教材规定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这一内容展开,所以思政课评价要抓住内容这一重要的评价指标。当然,这只是评价之中的一个指标,但是它却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品德观念。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评价,最终就是要实现学生所掌握的真理与价值内化的统一,即受教育者通过受到的理论实践的教学,将课程的真理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与能力。
结语
本研究在探索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时代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四维路径。从教材、教师、教法、评价这四个角度探究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实现问题。
在教材路径方面,研究发现思政课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深刻的品德培育价值,所以可以运用统编教材、本土及时政教材中的个人品德培育元素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在教师路径方面,研究认为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具有培育大学生个人品德的使命和职责,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品德理论教育和美德行为示范,将自己的美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中形成良好品德;在教法路径方面,方法是培育个人品德的重要中介,思政课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对于品德知识的接受和践行,大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塑造自己的品德;在评价路径方面,考核评价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面,具有品德培育的重要功能,改进评价方法、增强思政课评价的品德指标,能够对于思政课德育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这将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培育。
故本研究探究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四维路径,这将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