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论文格式、农业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重庆市永川区消费扶贫质量提升探讨

日期:2023年12月3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1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12271213594492 论文字数:27455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本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分析等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永川区消费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理清消费扶贫产品的有效需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说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必然具有长期性。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相对贫困将在我国农村持久存在,它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直接产物,与绝对平衡比较而言相对贫困在我国更为普遍也将更为持久。[1]我国在现行标准上已达到了农村贫困人口完全摆脱贫困,但是,也不能说中国反贫困事业就结束了,在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对于相对贫困地区来说[2],仍然有必要发挥消费扶贫政策作用。

2022年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了2022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到目前为止,在各级机关和各企业中、社会组织和公众在"消费帮扶新春活动"中,已经累积直接采购、协助销售相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约970亿元,有力地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挖掘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体系的消费潜力,推动居民消费不断回升,发展脱贫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国内消费不断回升。

当前,消费扶贫的实践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渠道展开,许多机关和单位开展了“以购代扶”、“精准帮扶”等活动,壮大现有的扶贫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用市场需求的杠杆,撬动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相对贫困的缓解事业。

农业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文献综述

基于研究需要,本文主要从购买者意愿、消费扶贫、产业发展和高质量脱贫四个方面对既有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价。

一消费扶贫

对于消费扶贫的研究主要从消费扶贫的概念和减贫机制两个方面展开。

一些学者从消费扶贫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研究,认为消费扶贫是一种道义经济行为,因为消费扶贫同时具有道义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双重特点(李军,2019)。[8]首先消费扶贫算不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因为扶贫产品在道德上拥有一种优先销售的特权。同时消费扶贫也不是一种纯粹的道义行为,因为贫困户是基于扶贫产品的市场交易而获得的收入的。作者也认同这种观点,认为消费扶贫是一种道义经济行为,其在遵循供求规律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扩大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消费,通过带动贫困人口的自身努力和积极性来实现脱贫致富,从而促进减贫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扶贫的减贫机制方面,学界现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种方向。第一,内生动力导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将其服务和产品整合起来流入市场以实现其市场价值,从而拓展贫困人口的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方面的收入来源,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增强其内生动力(厉亚、宁晓青,2019)。[10]第二,公平价值导向:消费扶贫通过协同社会各界力量,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活动纳入到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服务和资源的价值是市场公平的体现,可以有效的化解一部分社会力量对贫困帮扶工作抵触情绪,实现趋市场“社会融合”之利,避“社会排斥”之害(房莉杰、刘学2021)[11]。第三,需求导向:当前消费者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倒逼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驱动贫困地区人口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和道德需求(李军,2019)。[8]第四,共享价值导向:在宏观层面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微观的层面强调组织和个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既“共享价值”。以增加贫困人口的市场参与能力与参与机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房莉杰、刘学2021等)。

第二章消费扶贫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消费扶贫质量

当前我国的消费扶贫实践中,扶贫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分别是消费扶贫实践的起点和终点,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关系着消费扶贫实践的成败。近年来,各地政府通过对贫困地区进行农业补贴、农业科学技术支持、政策倾斜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提升,大大的提升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但是,随着人民收人水平的提升,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也跟随着逐年提升,消费者不仅会考虑产品的质量性能,还会注重它们能否满足他们的个人和情感需求。据消费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并且这种心理状态又会最终以消费行为的形式体现出来。

当前我国的消费扶贫事业依赖于政府需求侧的包销包购,形成了对需求侧大众消费理念、消费意愿和消费模式的认知和管理不重视的局面。由于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意识薄弱,扶贫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农村的天然优势也非常明显。贫困地区往往远离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在土地和水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绿色有机种植的先天条件。如今,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愿意在产品质量上支付更高的溢价。然而,不重视消费需求侧管理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导致扶贫农产品供给端与消费者需求错位。扶贫产品难以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习惯,贫困地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消费扶贫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局面。

第二节消费扶贫产品与消费扶贫质量

长期来看消费扶贫应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达到社会帮扶政治目的,不能单纯的以行政化思维刺激市场需求。朱爱孔(2022)从公共伦理、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扶贫产品对消费扶贫质量的影响。在消费扶贫产品性质视角下,扶贫产品兼具公益性与商品市场性。在公共伦理的视角下,扶贫产品的确是实现社会帮扶的优良媒介,有着用购买代替捐赠的天然公益性;在市场经济视角下,扶贫产品性质是商品性质,必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在市场竞争中与其它普通商品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同样的也只有满足了客户的价值需求,扶贫产品的商品价值材料得以实现;在政府管理的视角下,消费扶贫也是脱贫的重要政策工具,带有明显的社会帮扶特征,各级政府则更加重视它在脱贫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市场营销的视角下,扶贫产品价格通常比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要高,而且一般人也难以接受这样的高价格策略,扶贫产品在大众市场的销售情况不佳。

为了让扶贫产品被大众市场接受,提高消费扶贫效果,一些学者进行了探索。其中冯燕芳(2019)基于价格分析视角,提出生鲜农产品可借助价格信息,通过价格优化达到长期稳定贫困帮扶的目的。[31]颜强(2018)认为消费扶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必须借助扶贫品牌创建独特的竞争优势;[32]在此基础上,王俊(2019)强调消费扶贫的基础属性是市场属性,必须以消费需求为中心,提出创建扶贫品牌应具备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要关注品牌的品质,特色与宣传,以确保扶贫农产品能被消费者持续青睐。

第三章 重庆市永川区消费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

第一节 重庆市永川区概况...............................14

一 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概况.......................14

二 重庆市永川区贫困的基本情况....................14

第四章 永川区消费扶贫质量提升策略................................31

第一节 扶贫产品质量提升策略..................................31

一 提高消费扶贫产品质量优化扶贫产品结构.....................31

二 讲好扶贫故事塑造特色品牌.............................32

第五章 研究不足和展望.........................37

第四章永川区消费扶贫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节扶贫产品质量提升策略

一提高消费扶贫产品质量优化扶贫产品结构

对永川区的消费扶贫产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川区的消费扶贫产业单一该地区农村经济二三产业不强,“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相对较强的农业生产能力与加工营销体系落后的矛盾比较尖锐,贫困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参与程度较低,贫困户获得收益的环节较大程度仍集中在交售、出售原料产品上,农民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具体而言就是永川区消费扶贫产品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加工农产品和服务提供较少。因此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不满主要聚焦在腐败、异味、品相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伤害了消费扶贫者的热情。

消费扶贫虽然有着独特的公益属性,但是其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商品交易,这就意味着它应当是一种市场行为,也必须要遵守市场规律。因此,消费扶贫要想在更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要畅通贫困群众的产品的可销售渠道,同时还应该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买卖的双方方能实现互利共赢,消费扶贫才能可持续发展,完成巩固脱贫的任务。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永川区消费扶贫产品因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个头”、“品相”、“新鲜度”等方面。这是由于永川区的扶贫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且多数是生鲜农产品,天然具有易腐烂、难以保存、商品寿命短、物流中易流失等特质;此外生鲜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具有差异性,甚至按统一标准制造出来的农产品,其质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应以强化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腐烂变质产品退换货机制。[48,52]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扶贫产品质量监督,逐步构建扶贫农产品标准化质量体系,以体制确保扶贫农产品安全质量,宣传和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品牌意识,逐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提高扶贫产品的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