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1.1 美容时尚的范畴
时尚是一种涵盖很宽泛的社会现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定义什么是“时尚”。对于时尚一直存在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时尚是时装,这是时尚的本义。艺术史学家安妮·霍兰德和文化史学家伊丽莎白·威尔森认为“时尚即服装”;批评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探索了时尚更为深层的本质:“服装是时尚的物质基础,然而时尚本身却是一个文化性质上的意义体系”。[1]在此,罗兰·巴特忽略了并非所有的服装都是时尚的,服装是先于时尚而出现的,并且时尚不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时尚包括服装,但它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如此。
社会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认为,不仅是服装,语言的使用、礼仪、姿态等都能纳入时尚范畴;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持相近的观点:“时尚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独立于任何一个特殊个体;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机制,这种机制的特征是一个显然很短暂的时间跨度,以及多少有些随意的变迁,这种特征使得该社会机制能够影响相当广泛的集体生活领域”。[2]在此,利波维茨基给予了时尚一个既宽阔又狭窄的定义,它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被限制在短暂的时间跨度内,而这正是时尚的特征。这也是当下被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尚的定义。
何谓美容?“美”即美丽的,美化和改变,“容”包括脸、仪态和修饰三层意思。顾名思义,美容表示通过装饰或修改的方式美化仪容,使得人体外貌达到被人们认可的美丽与漂亮。美容不局限于面部,而是人的整个身体。美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装饰,即化妆、纹饰、凃染;另外一种是修改,即整容。
美容时尚是一定时间段内出现的对身体的社会审美机制,而这些审美机制在不断变化着,有的是针对于身体的形状,有些是针对于身体外在装饰。不论这些社会审美机制如何变化,变化快慢,它们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1.2 中国古代的美容时尚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美容时尚研究从未停止过。时尚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中国,《简易经》里记载:“简之矩只容能存之,易之规只美能化之。容则容物亦可护物,物之附表也。美其表、愚蠢目、健其本、乐而可为也”。[3]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美容的研究。“容”是事物的外表,可以保护实质的东西,而“美其表”就是美其容的意思。外表得以美化,可以欺骗蠢笨人的眼睛,提高事物在其心中的价值,这就是美容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代的时候,美容就已经存在其符号价值了。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美容时尚:
面部:俗话说:“一白遮百丑”,此俗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人自古就将美白排在美容时尚的首要位置。古时,中国女性利用七白来美白肌肤,七白也可称七子白,它主要包含花相—白芍、白术、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蒺藜、白果仁这七味天然药材。《药性论》有记载,白术“主面光悦,驻颜祛斑”,白蔹“治面上疱疮”,《本草纲目》有记载,白芨“洗面黑”,白茯苓“为末,合蜜和,缚面上除面疮”,白蒺藜“洗面黑,祛斑,洗瘢疮”。如此精良的美白配方,不禁让人感慨古人对美容时尚的苛刻追求。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这一配方依然为美容品所热捧,知名化妆品牌佰草集就是依据这一配方研发出的。
发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①古时,中国人基本处于不理发的状态,因此,在头发的梳理上很是讲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阶层,流行着不同的发髻形式(图 1)。
身体:除了人体的头部之外,身体的轮廓和装饰也包含在美容时尚研究之列。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丰腴为美,这是针对身体的外形而兴起的美容时尚,这两拨时尚都带动了两个时代女性的审美标准,即使这些审美标准不是她们所制定的,但是她们却将这些审美标准推向了极致,并且影响着中国女性形体审美观的变化。兴起于隋唐的裹小脚更是成为身体美的一种时尚标准,尽管这是一种畸形的时尚,以女性身体的摧残为代价的时尚,但这一时尚标准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中国。
美容时尚,它向我们展示了它美的一面,带给了人们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然而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美容时尚都是健康的、值得推崇的。例如裹小脚,这种时尚带来的是对身体的摧残,即使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但是这种时尚仍应遭到批判。
1.3 当代美容时尚的兴起和发展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4]让·鲍德里亚提示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还包括物的外延——符号意义、时尚元素。美容时尚消费是针对美容的时尚符号而进行的物或服务的消费现象。前文提到美容时尚消费并非出现于近现代,在古时人们就已经对发型、身材、面部妆容、胭脂色彩和足部大小等不同时期的时尚进行选择性的消费。然而,美容时尚消费却发展于近现代,兴盛于当代。当代中国,由于意识思潮、心理状态、经济全球化等主客观因素多方面的影响,西方美容时尚观念走进中国,致使中国美容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巨大改变。
美容时尚消费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美容时尚类杂志、报纸铺天盖地,如《ELLE》、《VOGUE》、《瑞丽·妆》、《MINA》、《Marie Claire》、《周周刊》和《中国美容时尚报》等;美容时尚类网站、论坛、微博更是不胜枚举,将我们的生活编织在美容健康、美容方式、美容时尚理念的大环境中;就连电视节目也不错过这个热门时机,旅游卫视的《美丽俏佳人》、TVBS 的《女人我最大》、湖南卫视的《我是大美人》和四川卫视的《中国美》等节目,这些都足以证明当下美容时尚在努力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2.身体——美容时尚的载体
2.1 作为审美对象的身体
2.1.1 将身体作为审美对象
身体具有多层含义,从不同角度出发,它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1)肉体,躯壳。“肉体”的身体是从哲学角度相对于“灵魂”而定义的。在中西方早期的意识哲学中,哲学家们将灵魂与肉体看作两个独立不依的实体,重视内在心灵,而贬斥肉体躯壳。
(2)感官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身体的标志是动物性,是一个活的敏锐的感官机器,也是一个奔突不息的欲望机器。”[7]身体内在的欲望使得身体为快感而疯狂,为快感而生而灭。
3.当代中国美容时尚发展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轨迹...............16
3.1 当代中国美容时尚的整体特征...............16
3.1.1 从保守到开放的渐变...............16
3.2 当代中国美容时尚的发展轨迹...............18
3.2.1 崇尚素颜的无时尚时期...............18
3.2.2 化妆时尚的流行...............19
3.2.3 纹饰型美容与涂染型美容并行期...............21
3.2.4 医学整容的兴起...............22
3.2.5 从容貌到形体的美化——美体健身...............23
4.当代中国美容时尚中的女性价值观...............24
4.1 我美我存在的生活理念...............24
4.2 逾越传统的身体观...............24
4.3 功用性的身体资本观...............25
4.4 性别的权力意识...............26
4.4.1 性别权力的互相渗透...............26
4.4.2 性话语的解放...............26
5.美容时尚中的女性心理...............28
5.1 认同与差异...............28
5.2 模仿...............28
5.3 自恋...............29
5.4 视淫...............29
6.结 论
当代中国的时尚消费已达到一定的热度,追时髦,赶时尚,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美容时尚消费不单单是符号消费、物质消费这么简单,而是消费者对人生追求与回报的一种肯定。
国内时尚界已经与国际时尚界接轨,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消费环境愈来愈趋于国际化,中国甚至已经成为时尚奢华品的最大市场,成为奢侈品的最大消费国度。但是,国内时尚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状态,许多领域甚至是起步阶段,如时尚类电视节目。与此同时,我国的时尚界过于受到国际时尚的影响,并未将中国文化与时尚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当下国内时尚界的一件憾事。美容时尚消费只是时尚消费的冰山一角,但是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可小觑的。美容时尚产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和国民经济状况。因此,对时尚消费——尤其是美容时尚消费——的研究不容忽视。
时尚消费研究是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研究分支,西方学者已经对此作了较为粗略的现象研究,对于进入消费社会较晚的当代中国,国内学者在此方面涉猎较浅,且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在这个消费社会快速发展,时尚文化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对时尚消费的深层研究逐渐显示出了其价值所在,掌握了时尚的演变规律,抓住时尚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指导时尚产业对消费者的正确判断,还能更好地融合多元文化于其中,使时尚产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目前,美容时尚领域存在的不健康的、病态的时尚消费现象是不可忽略的,无节制的节食瘦身、过度的医疗整容、对纹饰和涂染的上瘾、以及盲目崇拜国外美容潮流,这些都是对“美”的不健康的追求。凡事讲求方式,我们应该倡导更合理、更健康、更环保的美容时尚,如健身。
美容时尚消费只是时尚消费的一个类别,无法代表整个时尚消费领域。在此,希望本文能够为时尚消费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2] [8]拉斯·史文德森著,李漫译.时尚的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76.
[3]吉尔·利波维茨基、埃丽亚特·胡著,谢强译.永恒的奢侈——从圣物岁月到品牌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