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术后镇痛方式对PPC的影响
在一项随机对照的 meta-analyses 研究中评价了七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PPC的影响。包括:硬膜外应用阿片药物,局麻药,阿片+局麻药,胸、 腰段硬膜外分别用阿片药物,肋间神经阻滞,伤口浸润阻滞,胸膜内注射局麻药。测量和分析所有病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1), 最大肺活量 (FVC), 肺活量 (VC), 呼气流速峰值(PEFR), PaO2和肺不张、肺感染、肺并发症。结果表明,与静脉阿片类药物镇痛相比,硬膜外应用局麻药镇痛能减少术后PPCs的发生率,但由于资料和数据判读上的一些差异,这些结论的可靠性还待评定[3]。
6 如何减少老年手术病人术后PPCs
6.1 术前准备 (1)评价全身状况:心、肺、神经系,治疗并存症状; 肺功测定只用于治疗目的;(2)胸片只用于评价肺部并存的症状;(3)血气分析;(4)尽可能早停烟;(5)治疗并发症(抗生素,支气管扩张药,激素);(6)若需改善肺功,则延期计划手术;(7)术前教育病人术后深呼吸的方式; (8)镇痛治疗以利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6.2 麻醉剂和手术 (1)考虑区域麻醉和有效镇痛,缩短手术时间; (2)使用腔镜技术。
6.3 术中 (1)考虑喉罩和类似用具,特别是支气管痉挛;(2)减少长效肌松药使用;(3)术中局部麻醉剂浸润;(4)维持容量,保证气道分泌;(5)机械呼吸伴手法通气,PEEP膨肺(间歇性);(6)考虑使用低浓度氧,防止吸收性肺不张;(7)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避免高气道压和大潮气量通气。
6.4 术后 (1)肌松剂作用完全消失后才拔管;多模式镇痛,包括非甾体镇痛药、神经阻滞等优化镇痛效果,减少阿片药物应用;(2)早期的呼吸锻炼,深呼吸,肺活量锻炼等;(3)早下床活动;(4)保持容量,利于气道分泌排痰。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