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教育质量的窗口,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将特殊教育定义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并强调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据 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 2053 所,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 8.33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5.03 万人[2]。办好特殊教育是国家的要求,而教师是成败的关键。特殊教育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对教师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2015 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们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并且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同时社会也期待着特殊教育教师对该职业具有深厚的感情与认同。然而,特殊教育教师在长期接触残疾儿童的工作中,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并感受到更大的应激与压力,他们对于特殊教育职业的感受也会产生变化,有些人会对这个职业更加满意,有些教师则对工作产生职业倦怠。而特殊教育教师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的工作将影响其工作绩效和工作投入,继而影响特殊学生的教育发展。教师的职业承诺(Career Commitment)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肯定和投入的态度,代表其愿意从事并认同当前的职业,职业承诺较高的教师更有可能留在原组织或职业,并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M rg ri oiu[4]研究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承诺水平与残疾儿童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并能够预测教师的仁爱精神和对职业的忠诚。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残疾儿童能够获得幸福和尊严的生活,因此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承诺对于办好特殊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研究将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承诺进行分析,探究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承诺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构建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这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
1.2 文献综述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开始对职业承诺进行研究,并对职业承诺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 21 世纪初,国内开始正式使用并讨论职业承诺的概念,并在近几年越来越得到重视。本研究对职业承诺的概念进行梳理如下。对于职业承诺的定义,早期的研究主要以单维度的动机方面或情感方面来对其进行考查,后来发展为从多因素的角度进行探讨。Hall 等[7]从动机论方面提出了职业承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由于在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与此相对应产生的工作认真程度也有所不同。据此,他定义职业承诺为个人在某个领域中工作和追求职业成功的动机强度。 Blau[8]主要是从情感方面对职业承诺进行定义,他认为职业承诺是个人对于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对留在现在职业的愿望以及对现在职业的喜欢程度。Meyer 等[9]认为不应该仅从单一维度来考查职业承诺,他提出职业承诺应该包含三个因素,即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继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和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其中,情感承诺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归属感;继续承诺指人们对离开现职业的代价认知;规范承诺指个人对留在原职业中工作的一种义务感。职业承诺就是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心理归属感、义务感以及继续保持其原职业身份的意愿。国内学者龙立荣等[10]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 Meyer 职业承诺三维度的构想,同时提出职业承诺是个人因为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有较高的认同和深厚的感情,对职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由于对职业的责任意识或道德规范约束而产生的不愿变更职业的意愿程度。根据以上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承诺的定义,本研究中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承诺定义为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喜欢并认同现在的职业而不想放弃现在的工作,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感情与精力,遵守一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规范。在本文的论述中都将采用此定义。
..........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考查教师的职业承诺、职业倦怠和职业满意度。被试选自参加在杭州、金华、合肥、新疆等地召开的关于特殊教育研讨会的特殊学校的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于浙江、江苏、新疆、安徽、北京、山西、四川、江西、河南、福建、黑龙江等 17 个省,其中,浙江省教师 114 人,新疆自治区教师 150 人,安徽省教师 50 人,其他省份教师 56人。共收回问卷 370 份,剔除被试身份不符的无效问卷 18 份、漏填题目和多填写答案的无效问卷 5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 347 份,问卷有效率为 94%。被试的基本情况详见表 2-1。在性别上,女教师占较大比例为 85%,说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女性居多,男性较少。这与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职业印象是一致的。本研究有来自新疆自治区的特殊学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研究中有 39%的教师是维吾尔族教师,61%为汉族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基本是都在 50 岁以下。其中 21-30 岁的教师超过半数为 57%;31-40 岁和 41-50 岁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8%和 13%;50 岁以上所占比例比较低,仅为 2%,因此,将 41-50 岁和 50 岁以上的教师合并为 40 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 15%。在婚姻状况上,大部分教师为已婚占 62%;未婚的教师所占比例为 38%。在学历分布上,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最多占比例为 65%;其次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为 32%;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为 10 人,占比例为 3%。在职称方面,大部分教师为初级职称,所占比例为 66%;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 24%;仅 34 名教师获得高级职称,占比例为 10%,这与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一致。在学校所在区域分布上,省会城市的教师占比例为 25%;地级市的有 138 名教师,占比例为 40%,普通县市的老师有 35%。在区域上的分布还是较平衡的。在月收入上,有一半的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在 3000-5000 元。收入在 3000 元以下的教师有 113 人,占比例为 33%;收入在 5000 元以上的教师有 58 人,占比例为 17%。
2.2 研究工具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承诺问卷采用龙立荣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该问卷被多个研究采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问卷包含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因素,共 16 道题目。其中情感承诺为 6 个题目(1-6 题),继续承诺为 5 个题目(7-11 题),规范承诺为 5 个题目(12-16 题)。采用 Likerts 点式记分法:1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不太符合,3 表示基本符合,4 表示比较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各分量表的分数为该因素中所有题目得分的相加。分数越高,代表教师的承诺水平越好。问卷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应用 Maslach 等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4]。问卷包含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因素,共 22 道题目。其中情绪耗竭为 9 个题目(1、2、3、6、8、13、14、16、20),去个性化为 5 个题目(5、10、11、15、22),低个人成就感为 8 个题目(4、7、9、12、17、18、19、21)。采用 Likerts 点式记分法:1 表示从来如此,2 表示很少如此,3 表示有时如此,4 表示经常如此,5 表示总是如此。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采用正向计分,低个人成就感维度要求反向计分。各分量表的分数为该因素下所有题目的分数之和。分数越高,表示教师的倦怠程度越严重。
..........
3 数据分析结果 .........18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8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18
3.2.1 职业承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9
3.2.2 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20
3.2.3 职业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1
3.3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承诺、职业倦怠、职业满意度................22
3.4 相关分析 ..........29
3.5 回归分析与中介检验 ..............30
4 讨论 ................34
4.1 特殊教育教师总体职业承诺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34
4.2 特殊教育教师总体职业倦怠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35
4.3 特殊教育教师总体职业满意度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36
4.4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承诺、职业倦怠和职业满意度的关系 .............37
5 结论与展望 ...........40
5.1 研究结论 ...........40
5.2 研究不足 ...........41
5.3 展望 ...............41
4 讨论
4.1 特殊教育教师总体职业承诺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承诺的总分为 3.32 分,职业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