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发展现状............................53
第 4 章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负债效率比较分析......................67
4.1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67
4.1.1 商业银行负债的界定..............................67
4.1.2 商业银行负债的作用............................67
第 5 章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效率比较分析............................84
5.1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84
5.1.1 商业银行资本构成..............................84
5.1.2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意义..............................84
第 7 章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1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宏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7.1.1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变量之一,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严格的监管政策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性风险,为银行业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但过度严格的监管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业的发展,降低其经营效率。一是在流动性监管方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对其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流动性比率较低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无明显影响,但当其大于一定程度时,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要素生产率,从而降低其经营效率,即流动性比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抑制呈边际递增趋势。因此,过度充足的流动性头寸将使商业银行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随着该指标监管加强,流动性指标与银行效率的反向关系会更加明显。二是资本充足率方面。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要求。但高资本充足率也意味着高额的经营成本。在一定范围内,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但在超出限定范围后,提高资本充足率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当资本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商业银行提升资产充足率所付出的资产配置成本要低于其风险控制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此时有利率银行效率的提升。三是拨备覆盖率方面。拨备覆盖率作为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存在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效果较上述两项影响因素较小。过高的拨备覆盖率将提高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降低其经营效率。
第 8 章 进一步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对策选择
8.1 主要结论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乃至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效率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和DEA-Tobit模型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现状、影响因素类型以及效率差异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本文对我国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 家股份制银行以及33家城市商业银行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本文通过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效率、资本效率以及其他资源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近两年则稳中有降。从负债效率、资本效率和其他资源效率的角度来看,资本效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来说最为重要。
二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首先,在目前如市场占有率、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以及金融科技、数字技术等新兴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三类商业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具有最优的发展潜力。城市商业银行无法超越股份制银行,但其在一定时期内,可通过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赶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较城市商业银行更具备发展潜力;同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即其垄断地位的下降,对其经营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