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自我决定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创新绩效、情境绩效
3.2.2 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
3.2.3 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
3.3 假设小结
3.4 研究模型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变量测量
4.2 数据来源
4.3 问卷的信度检验
4.4 问卷的效度检验
4.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变量相关性分析
5.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主效应检验
5.4 中介效应检验
5.5 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
5.6 调节效应检验
5.7 政治技能的调节效应图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
6.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三:伦理型领导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
研究模型
本研究以社会规范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构建出伦理型领导、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组织伦理氛围和制度压力间的理论模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6名员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及其各维度的作用机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伦理型领导相关研究
2.1.1 伦理型领导的内涵
2.1.2 伦理型领导的维度及测量
2.1.3 伦理型领导的相关研究
2.2 组织伦理氛围相关研究
2.2.1 组织伦理氛围的内涵
2.2.2 组织伦理氛围的维度
2.2.3 组织伦理氛围的相关研究
2.3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相关研究
2.3.1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内涵
2.3.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2.3.3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
2.4 制度压力相关研究
2.4.1 制度压力的内涵与测量
2.4.2 制度压力的测量
2.4.3 制度压力的相关研究
2.5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规范理论
3.1.2 制度理论
3.2 研究假设与模型
3.2.1 伦理型领导与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3.2.2 伦理型领导与组织伦理氛围
3.2.3 组织伦理氛围与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3.2.4 组织伦理氛围的中介作用
3.2.5 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
3.2.6 研究模型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测量
4.2 预调研分析
4.2.1 预调研基本情况
4.2.2 预调研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与量表信效度分析
5.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2.2 量表信度检验
5.2.3 量表效度检验
5.3 差异性分析
5.3.1 性别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3.2 年龄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3.3 学历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3.4 职位级别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3.5 工作年限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3.6 企业类型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假设检验
5.5.1 伦理型领导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回归分析
5.5.2 伦理型领导对组织伦理氛围的回归分析
5.5.3 组织伦理氛围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回归分析
5.5.4 组织伦理氛围中介作用的检验
5.5.5 制度压力调节作用的检验
5.6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6.1 研究结果与讨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四: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旨在理论上丰富挑战性压力源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中可以给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提出实质性的意见以抑制该行为。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22.0对收集到的258份有效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1)挑战性压力源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起着正向显著影响;(2)道德推脱在挑战性压力源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起中介作用;(3)相对主义伦理立场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4)相对主义伦理立场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促进道德推脱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作用,且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水平越高其调节作用效果越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1.2.2 挑战性压力源
1.2.2.1 挑战性压力源的概念
1.2.2.2 挑战性压力源的测量
1.2.2.3 影响因素研究
1.2.3 道德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