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护理论文范文,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无忧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前言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在 2015 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60 岁以上老年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16.1%[1],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同时我国居民的疾病谱正发生显著改变。传染性疾病已退居次位,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正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个具有复合病因的综合性病症,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绝对不足或体内拮抗胰岛素数量增加,或者靶细胞内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导致的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及当尿糖、血糖过高时而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三多为多饮、多尿、多食;一少为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的症状。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患者体内糖类和脂质出现代谢紊乱,还会影响到患者眼睛、肾脏、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从而出现上述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同时由于血糖的升高还容易合并机体各个器官的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有可能出现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下肢坏疽等,造成患者身体残疾。严重者还会引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糖尿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显示,截至 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 3.66 亿人[3],据估算到 2035 年,全世界罹患糖尿病的人群将增加到 5.92 亿人。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 95%以上[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糖尿病调查协作组在 2007 年 6 月至 2008 年 5 月对北京、上海、新疆等 14 个省、市、自治区 48431 名 20 岁以上人群进行 OGTT 血糖检测,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患病率超过 11%,糖尿病未诊断率为 56%,糖尿病前期人群高达 15%[5]。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国际糖尿病联盟形象的把“健康教育与心理改善、饮食改善、药物改善、运动改善和血糖监测”比喻为改善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建议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应正确驾御好这“五驾马车”。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长期有效稳定的控制,同时还建议患者应减少吸烟和饮酒次数,及时纠正高血脂,调节血脂到正常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减少或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延长患者自身的寿命。
...........
2 研究现状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即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plasma glucose, PG)大于等于11.1 mmol/L;或测量受检者晨间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 PG)数值应该在7.0 mmol/L以上;或者对受检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即葡萄糖负荷试验,嘱受检者服用含有75克葡萄糖粉的300毫升葡萄糖水,服糖水2小时后抽取受检者的血液,检测血糖数字在11.1 mmol/L以上者。目前在估计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该采用FPG大于等于7.0mmol/L。这个建议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将不同研究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一化、标准化;二是为了方便现场工作,尤其适合于OGTT难以实现,或经费和参加者的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不过,使用这个方法测得的糖尿病患病率略低于联合使用FPG和OGTT标准(即满足FPG或OGTT任一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所得到的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管理好糖尿病,必须驾驭好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五驾马车”,但对于老年人来讲,在年龄上和生活中会存在很多限制,并不能积极有效的驾驭好“五驾马车”来有效地管理和治疗糖尿病。而老年糖尿病人群占据了糖尿病人群的一半以上,由于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社会功能随之弱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和身体状况更应该得到社会和医疗卫生界的关注。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身心问题,进而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据调查显示临床上各科室住院患者失眠发生率高达50%[15]。而老年住院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占住院患者的比例较大,由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失眠问题在老年住院人群中比较普遍,不佳的睡眠质量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研究表明,长期存在低质量睡眠的糖尿病患者其体内应激系统会被激活或者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受到影响,干扰体内的血糖调节系统,而血糖不稳定是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的首要因素。随着病情逐步加重,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据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对其血糖的控制有较大影响[16]。郭立新[17]也提出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和血糖的控制与患者睡眠质量有关。
..........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就诊入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2)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1];(3)入院前睡眠状况良好且未曾规律服用催眠药物,入院当天PSQI得分<7分,住院3天后PSQI得分≥7分;(4)DM确诊时间≥1个月;(5)愿意接受量表及问卷调查。
1.3 排除标准
(1)存在急性糖尿病并发症;(2)伴有严重心、脑、肺疾病;(3)患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研究前向研究对象讲解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对睡眠改善的作用、意义、目的和方法,让研究对象了解本研究,同意并自愿参加关于睡眠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2 研究方法和工具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课题的设计为完全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被分入到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中。试验组内的研究对象接受本研究提供的在常规睡眠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生理-行为”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内的研究对象仅接受常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 7 天。本研究在设计时没有隐藏随机的序列,因为本研究为干预性试验研究,对于干预性试验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很难对干预的实施者及研究对象本人施盲的。另外本课题研究所使用的调查工具中有患者自己评价的量表,因此本研究没有采取任何盲法。
........
3 统计分析方法 ...........11
4 伦理原则 ..........11
4.1 自愿原则 ....11
4.2 保密原则 ............11
5 质量控制 ..........11
5.1 选择性偏倚控制 ..........11
5.2 实施偏倚控制 .....12
5.3 测量偏倚控制 .....12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当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上升。对于血糖的控制方法除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及使用药物治疗外,血糖的控制还受到一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重视其躯体疾病的同时,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24]。Luyster 等人[25]研究发现 55%的糖尿病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生活质量也较差;吴朝虹等人的研究[26]也发现63.5%的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本研究显示,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 PSQI 总分明显(9.82±2.91 分)高于国内常模(3.88±2.52 分),睡眠质量比国内一般人群差,其睡眠问题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等 7 个方面。
1 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
1.1 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情况
现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睡眠障碍的现象要比老年非糖尿病人群高一些,老年糖尿病人群的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10, 24]。本研究将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 PSQI 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以及 PSQI 总分等方面均比国内常模高,以上因子测得的 P 值小于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综上所述,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严重影响了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因此,分析导致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必要的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提高其睡眠质量,从而协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 2015 年 9 月~2016 年 5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就诊并住院的 2 型老年糖尿病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进行睡眠障碍患者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试验性研究的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试验组患者接受本研究提供的生理-行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