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金融论文格式、国际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区域公共产品视角下国际金融合作的中国路径探讨——以“亚投行”为例

日期:2024年02月0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4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1261059576512 论文字数:38966 所属栏目:国际金融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笔者认为未来在进行国际金融合作时,如何处理好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系统与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如何利用好外部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亚投行模式”给出了中国特色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即“吸纳积极派,拉拢中间派,分化抵制派”

一、公共产品理论解构

(一)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分析

1.单一政府供给模式

单一政府供给模式是指社会只存在政府一个供给主体,它以税收和收费为财政收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多数人利益的实现。①很长时间以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者,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制手段,保证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受益群体的广泛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模式在公共产品理论形成的初期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研究,且大多学者均肯定了这种供给模式的优势。休漠认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能克服人性的贪欲。鲍德威和威迪逊认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能弥补市场供给模式的劣势,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是逐利。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依托于自身的财政收入,从目前各国的情况来看,大多公共产品均由各国政府提供。

国际金融论文怎么写

然而,这种单一政府的供给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国的财力以其税收为基础,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财政收入是有限度的,从而政府的供给能力也是有限的,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和社会公正的需求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大的,这就导致了公众需求的无限增长和政府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这常常会导致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这种供需矛盾在欠发达国家尤为显著。另外,政府内部官员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性,这就导致政府某些行为可能只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这个时候公共产品就不能称之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就随之失效。

(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分析

1.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取向

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取向,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在特定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以及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所遵循的价值理念。③从公共产品发起者的眼光来看,这些价值应该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从前文可知,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所以简单来说,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追求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价值取向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直接现实性,通常表明一个组织所要完成的目标,或者说其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个话题直接关系其存在的意义,是每一项合作,每一个联合,每一个组织所要明确的问题。公共产品也不例外,为什么要提供公共产品?向谁提供?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这是一个根本性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公共产品的提供是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卫生问题等,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提供公共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①价值取向的内核一点也不抽象,直面社会发展的尖锐问题。

明确了这一点,研究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取向,到社会问题中去寻找即可。联合国作为全球安全公共产品,其价值取向就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卫生公共产品,其价值取向就是保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权利的实现,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贸易公共产品,其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全球的自由贸易,欧盟作为区域综合公共产品,其价值取向就是保障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人民人权、安全、经济等利益的实现。可以认为价值取向表明了某种联合的最高目标,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取向就是其所坚持的理念,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这种目标和理念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最大程度的实现人人平等和社会公正。

二、区域公共产品分析框架

(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

对于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所以其融资来源主要是由域内成员国依据特定的协定联合缴纳的初始投资,③如果域内成员国较多的话,就会建立区域合作组织,以多边合作机构的形式进行公共产品的供给,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资金来源,还能分担风险、利益共享,通过发挥各种主体的优势,不断提高供给效率和决策的灵活度,促进区域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霸权主义供给模式

霸权稳定论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秩序都需要依赖于该秩序中独立的或联盟的霸权者。①简单来说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当公共产品由霸权国或霸权国主导的统治集团充当“世界政府”向其他成员国免费提供公共产品时,这个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就可以持久且稳定的运行下去。当这个霸权国或霸权集团实力下降时,也意味着其供给能力的下降,这时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将无法满足系统内部成员国的需求,单一霸权供给模式便走向了解体。例如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供给模式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微解体,虽然留下了“世界贸易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金融体系”,但这些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早已不能满足国际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当代国际社会的很多问题均是根源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不足;二战后以苏联为中心构建的“经互会”供给系统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因此霸权国或霸权集团本身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供给能力的大小,这是霸权主义供给模式存在和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建构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简单累加、最优环节、最弱环节、加权总和。其中,简单累加是指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由供给各方平均分配、共同承担;最优环节是指公共产品的整体质量由付出贡献最大者的供给能力决定;最弱环节相当于“木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付出贡献最小者的供给能力决定了整个供给系统所提供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总体质量;加权总和是指在总体计算的基础上对供给主体的各自应付出的成本赋予相应权重并做出具体规定。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中,简单累加和最优环节是最为常见的两种供给方式。

1.明确基本原则

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基本原则是指某一供给系统所秉持的宗旨和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在公共产品领域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这些公共产品提供给特定目标群体,要产生预期的效益,以及所有成员都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根据国外学者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包括具象化的器物层面,制度化的规则层面,抽象化的理念和认知层面。因此供给体制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公共产品供给所秉持的宗旨,也是公共产品中的重要一环。供给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完全和明确地反应公共产品供给的最终目标,是其所有行为都必须要遵守的准则,如果将公共产品供给系统比作一棵大树,基本原则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基本原则一般规定了公共产品供给系统的性质和宗旨,供给体制的搭建需要依据这项基本原则,供给系统中所有供给主体和受益客体都必须认同基本原则,这是加入这个供给系统的首要前提。就当前的经验来看,区域化的联合供给模式通常会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签订一份协定,以文件和法律的形式将基本原则明确。这个基本原则通常表明了提供的公共产品所属的领域和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一个公共产品供给系统的前提就是先要明确它的基本原则。

三、区域公共产品框架下的亚投行分析 ............................. 33

(一)亚投行供给主体的选择 ................................. 34

1.既有供给模式简述 ............................. 34

2.现存问题和条件分析 .................................... 35

四、亚投行式国际金融合作面临的问题 ......................... 47

(一)组织架构方面 ......................... 47

1.缺乏独立监督管理机构 ........................... 47

2.缺乏危机管理应对机构 .............................. 47

五、改善亚投行式国际金融合作的中国路径 ................. 53

(一)组织架构方面 .................................... 53

1.建立独立监督管理机构 ........................... 53

2.建立危机管理应对机构 .......................... 53

五、改善亚投行式国际金融合作的中国路径

(一)组织架构方面

1.建立独立监督管理机构

为了实现对理事会、董事会和行长的权力制约,亚投行需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人员不得兼任其他任何部门的职位,以达到监督目的。另外,监管机构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反贪污、反腐败政策,确保亚投行内部各个部门廉洁高效的运作。内部运营情况的不透明一直是国外学界对亚投行诟病的方面,亚投行要实现自身高标准、廉洁高效的运营理念,设置一个独立的监督管理机构,回应成员的诉求,回应外界的猜疑是十分必要的。关于独立监管机构设立的细节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独立监管机构直接受股东大会的领导,对股东大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汇报工作,以此保证对行政和决策机构形成有效监督;独立监管机构内部人员的选拔不从亚投行其他部门调任,直接向全球公开选聘人才,这些人才要掌握金融反腐方面的法律知识,有相关经验为优,一旦入职监管部门,不得在其他部门担任职务;制定细致的监督管理细则,向社会内外公开,对于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任何人可以举报。相信独立监管机构设立之后,能够做好纠偏和反腐工作,保证亚投行的高质量运营。

2.建立危机管理应对机构

亚投行应该建立独立的风险应对机构,以提高自身对既有风险的化解能力,对潜在风险的预测能力,加强对复杂情况的认识,完善风险预判和处置程序,提升自身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亚投行缺乏独立危机应对机构的主要原因在于信贷业务经验的积累较少,遇到的复杂情况和危机情况较少,缺乏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