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金融论文格式、国际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讨论决定货币国际化的原因——以日元欧元实证概述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84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9231526196293 论文字数:34165 所属栏目:国际金融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亨廷顿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货币金融是控制世界的主要战略制高点。货布国际化给发行国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首先,该货币发行国可以获得镇币税收入;其次,对外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会由此降低;此外,该国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投资的收益会增加;最后,伴随着货币地位的提高一国可以在制定全球政治经济政策的国际事务中谋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与此相对应的是,作为货币国际化程度不强的国家将会被迫接受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我国目前不得不面临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的跃值风险。由于对外贸易计价货币通常使用美元计价,我国的企业在进出口交易中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近年来美国滥发美元也造成了我国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此,我国要把人民市国际化作为一项重要国家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中国作为大国幡起的标志,也是中国成为大国经济的必然产物。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甚至全球政治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全球的经济政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一蹶不振,美元持续疲软,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与个人财富大幅度缩水。被寄予厚望的欧元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遭到了重大打击,直接动摇了欧元区的制度基础,甚至面临欧盟解体的风险。而日元汇率起伏不定,同时日本经济不仅受到大地震的冲击,政府危机也拖累了经济增长。其他国家的货币走势更不容乐观,超主权货币在短期内又难以实现。这些因素都使得人们对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并且价值稳定的货布需求越来越大。人民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2009年正式启动。此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连年增长,到2012年跨境贸易结算额已经达到2.94万亿元,即使在全球支付货币排行中也已升至第14位。

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民币和当今的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等相比,国际化程度差距还很大,至今还未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此,深入研究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从而得出人民币国际化前进方向与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意义。


1.2研究思路与内容

论文将首先介绍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并对货币国际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回顾该领域相关的理论,对国内外重要的文献进行综述,对之前学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文献和研究方法做简要的评述。

接着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货币国际化的五大决定因素,包括国家的经济实力、该国货币的布值稳定性、该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国家所拥有的黄金储备量、在位的国际主导货币的枯滞作用。同时以现有的国际货市为例,对以上各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做经验总结。

然后,本文将结合以上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理论,以日元欧元为例用一国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比例来衡量该国货币国际化程度,以该国GDP占全球GDP总额比例衡量该国经济实力,以该国通货膨胀率来衡量该国币值稳定性,信贷总量占比例来衡量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以该国黄金储备量占全球GDP比重衡量该国黄金储备支撑作用,以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衡量在位国际主导货币的枯滞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模型使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建立回归模型对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根据我国的这五个因素相关数据,比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

最后根据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状况逬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动态

2.1.1国际货币的定义和内涵

国外的学者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对“国际货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因此目前对于“国际货币”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经济学家科恩是国际货布这个议题最早进行探索和分析的学者之一,他以货布职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科恩提出一国货币上升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是一国货币的使用范围得到了拓展,他认为当一种货币的使用范围从本国延伸到货币发行国以外时,那么这种货币就具有了国际货币的特质。但从这定义来看,国际货币的范围过于宽松,按照该定义世界上大多数的货币都符合国际货币的特征。

此后,由哈特曼对该定义进行了拓展,他的研究更侧重于国际范围的货币职能的分析。从支付手段职能来讲,国际货币充当的是国际贸易与资本交易中的直接交货货币,以及两种货币间兑换的中介货币,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而从记账单位的这个职能来讲,国际货币充当的既是商品买卖、金融贸易的定价标准,又是拟定货币汇率的标尺;从价值储藏职能来讲,国际货币则是公众与官方机构优先选择作为储备资产的货币。

除此之外,哈特曼也提出,同时具备以上全部职能并不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在某些具体情形之中,当具有其中部分职能时该货币就可能已经是国际货币。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这些这类货币的实例,最典型的就是特别提款权(SDR)它并不具有记账单位这个职能,而是具备其他剩下的两个职能,但它即是公认的国际货币之一。


2.2国内研究动态

2.2.1国际货市的定义和内涵

曾宪久、胡定核、黄道平(1988)在《中国金融国家化问题初探》一文中,对金融国际化的标志进行探讨时,首次使用了“货币国际化”这个概念。他们提出,货币国际化是指某种货币的使用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发行国,而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无限制地流通、结算、兑换,进而演变为国际货币。同时也提出应有计划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并指出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趋势所在。

范爱军、肖丹丹(2005)提出当一国的社会生产力巳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则必将导致该国货币国际化,换言之货币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

游春(2009)则提出,在本国的商品、劳务贸易融入到到世界贸易之中,该国货币的职能将得到拓展,会通过资本项目、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形式进入到世界金融市场并具有了储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等职能,进而从一国货币演变为区域货币,最终成为国际性货币。

战玉峰(2009)提出,所谓国际货币具体是指某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与使用的特殊货币,具备有世界贸易中结算中间货币、价值标尺、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部分或全部职能的货币。他强调“部分或全部货币职能”,是由于不是全部国际性货币都具备全部职能。

2.2.2货币国际化与人民市国际化

我国兴起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姜波克(1994)的研究起点为人民币输出交换实际资源,分析与计算了国际化之后的潜在收益。郑木清(1995)和姜凌(1997)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可操作性。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议题在98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强势的姿态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热烈探讨。该阶段研究大多将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规律作为出发点,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步骤和战略设想,总体思路是这样,但是鉴于不同背景的关注,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3.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理论分析

3.1强大的经济实力

3.1.1发行国经济总量

3.1.2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能力

3.2 货币价值的稳定性.........18

3.2.1 汇率稳定性......18

3.2.2 通胀稳定性......19

3.3 发达的金融市场......20

3.4 在位国际货币的粘滞作用...........22

3.4.1 国际主货币的粘滞作用........23

3.4.2 其他国际货币的竞争.....24

3.5 黄金储备的支持.....24

4 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以日元欧元为例.......27

4.1 研究数据说明.....27

4.1.1 样本选择原则.........27

4.1.2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27

4.2 日元国际化决定因素实证检验........28

4.2.1 ADF 平稳性检验........28

4.2.2 协整检验.......30

4.2.3 回归模型的建立......31

4.3 欧元国际化决定因素实证分析....32

4.3.1 ADF 平稳性检验..........32

4.3.2 协整检验......35

4.3.3回归模型的建立........36

4.4 实证结果分析.....37

4.5 各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39

4.5.1 经济“质量”不高......39

4.5.2 金融市场深度广度不足.........41

4.5.3 通胀率与汇率稳定性........41

4.5.4 黄金储备量不足......42

5.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44

5.1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44


4 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以日元欧元为例


4.1研究数据说明

4.1.1样本选择原则

样本的选择好坏会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找到合适的数据样本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首先确定产生枯滞作用的主导货市,历史上主导货币只有两种即英镑和美元。因为英镇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主要在19世纪,各国际货币在全球范围的占比数据暂无可信统计。因此我们确定美元作为产生勒滞作用的主导货币。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期间,占全球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