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亚投行倡议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创设是中国主导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一次尝试,亚投行的创设是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弥补了亚洲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改变了亚洲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的格局,开辟了区域金融合作的新思路。亚投行的创设是对现有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国际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的选择上,过去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都基本遵循“受益人支付”原则,而亚投行供给主体的选择完全打破了这一局限,亚投行大量引入了域外多国资本的入股。从成员地区组成的数量上看,无论是全体成员还是创始成员,亚洲地区外国家已经超过了50%或接近50%,这印证了亚投行供给主体的选择不拘泥于本地区,其供给主体遍布世界各地。
可以说亚投行供给主体的选择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供给主体选择的多样化,亚投行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概括为“大国协作下的多边供给模式”,这种供给模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亚投行的成员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亚投行的创立为国际金融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中国路径。亚投行诞生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的权力还掌握在少数霸权国家手里,全球公共产品依然由几个大国所主导,公共产品的短缺依然是当今这个时代最突出的问题,这是旧世界留下的痕迹。然而在旧世界中也孕育着生机,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下,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亚投行得以创立。相较于旧有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在多个层面实现了进步。在区域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上,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的小圈子,真正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了一起,在内部供给结构的设计上,立足亚洲域内国家,将理事会和董事会非常设化,增强了组织架构的灵活性,这样就降低公共产品的交易成本,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世行和亚开行不愿投资亚洲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这种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少、风险高,而亚投行的目标就是为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这是亚投行区别于传统多边金融机构的根本,亚投行提供的才是真正的公共产品,是最能解决亚洲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的公共产品供给系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