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本文通过了解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和老年人参与意愿的问题,以太原市H老旧小区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具体数据,问卷调查遵循科学全面的原则从个人基本特征、意愿调查、影响因素三方面设计,定量探究影响老年人参与意愿的因素,在模型选取上首先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再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探究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结果分层。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和人民十分重视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而住房则是民生问题中尤为突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为了下沉基层、可以直接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工程。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用地需求与供给冲突显著,以往传统城市更新改造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城市建设向朝着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的方向转变,作为推动城镇化中重要的一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既能改善人居环境,还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民生工程。为促进该项民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城市改造的工作进展,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国务院于2020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该意见指出改造工作重要意义,并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切实从群众生活需求出发,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后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快此项工作的改造进程,这表明了我国将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实行的试点工作成果可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未来实践探索中提供借鉴经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根据研究主题,从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和居民参与意愿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和评述。
1.2.1 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研究
关于老旧小区的概念,国外一般以“住宅更新”“旧住宅改造”等相似说法代替,其研究重点除了小区的基础设施,更关注于小区升级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意见和感受,这可能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有关。例如Flora(2004)认为老旧小区的居住群体是居民,要促进小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意见与感受也是不可或缺的。Levin(2017)也认为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方式是赋予居民责任感和适当的激励,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公共活动让居民感受到权利与责任相统一,并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激励,以保持居民参与的持续性。除此之外,Tanya Howard(2017)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社区中创新型社区治理体系的建成离不开居民的社区参与,而老旧小区改造也需要创新,因此居民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与国外研究不同,国内学者认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亟待更新,主要以居民参与、社区组织参与以及政府政策调控等三个方面为主。
从居民参与方面来看,黄珺(2016)提出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所掌握的资源有限,因此出现了一定的协调困境,基于此,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出现了相应的互动困境,沟通渠道变窄,居民参与力度也会逐渐削弱,因此要提高居民参与水平。李德智(2019)则认为在老旧小区改造治理过程中居民的参与认知与参与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居民的参与意愿并未转化为具体的参与行为,因此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居民的参与力度。刘芸(2023)也在老旧小区改造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以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不强,因此需要将居民的利益与社区利益联系起来,增强居民的参与意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涉及城市建设的主要举措,目的是对老旧街区或城区的居民区进行综合提升,提高整体的实用性和可观性,满足居民的需求,根据政府政策对城市中建成年代较早、设施老化的小区进行改造和更新。这些小区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房屋破损、设施陈旧、环境恶劣等,严重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和范围来对老旧小区改造理论进行定义。
从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来看,李钢(2023)认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改造工程,如供水供电供气管网改造、加装电梯等。当然老旧小区改造还应包含社区公共区域的提升如图书馆改造、卫生站改造等,更符合城市整体连片提升的要求。通过改造活动,改变老旧小区破败残缺的景象和环境,整治老旧小区匮乏的公共设施,提升小区建筑质量等,全面改进老旧小区面貌,提升老旧小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从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来看,林昕晨(2023)则认为目前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解决老旧管道、线路等问题,提高小区硬件水平。二是环境品质提升:增加小区绿化面积,修缮破旧的照明设施,增加公共休闲设施等,营造宜人的小区环境。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卫生服务站等公共设施,提升小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能监控等系统,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以上改造都是基于小区居民的需求,且此类小区中所住居民大多为老年人,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析老年人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及参与意愿,针对不同老旧小区的改造问题针对性提出其解决措施。
2.2 理论基础
2.2.1 城市更新理论
城市更新主要是解决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以及拆除重建等方式,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本文主要从城市更新的意义、目的和范围进行总结。
从城市更新的意义来看,刘贵文(2024)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出解释,宏观上城市的建筑群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及文化传统,不同的建筑体系和风格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历史;而微观上城市建筑与居民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同的建筑也同样反映着当地人群的居住特点和需求。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要以同时适应这两项需求为目标。
从城市更新的目的来看,马骏(2021)认为城市更新提高了城市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美观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城市更新不仅可以完善产业结构、环境品质和文化传承,同时还有助于保留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因此城市更新的本质主要包括洗地、把现有的规划调整合理以及把现有的建筑物拆除,理顺拆迁安置补偿经济关系。
从城市更新的范围来看,史小雯(2024)则认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流程包括开发报建、集体资产处理、拆迁搬迁补偿安置等,同时应坚持规划引领,民生优先、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共建共享、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推动城市更新。基于此,提炼出城市更新的主要阶段为拆除重建和实行城市有机更新。
基于此,将本文中的老旧小区改造现状与城市更新理论相结合,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后续分析老年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第3章 老旧小区改造及老年人参与现状........................ 16
3.1 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16
3.1.1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16
3.1.2 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17
第4章 老年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选取与模型构建............ 23
4.1 影响因素选取.......................... 23
4.1.1 因素选取原则...................... 23
4.1.2 影响因素选择................................. 24
第5章 老年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3
5.1 数据收集.............................. 33
5.1.1 问卷设计......................... 33
5.1.2 问卷发放与收回................. 33
第6章 建议
6.1 激发老年人参与意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长期居住的小区,由于年代久远,往往存在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很多老年人都认为应该进行改造提升居住环境。这表明大部分老年人对老旧小区改造持积极态度,期望改善居住环境,但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对参与改造持保留意见,认为这并不能很好地维护他们的个人利益。这反映出老年人的需求动机确实存在差异,可能受到个人收入水平、价值观、对改造项目的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老年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意愿,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这些顾虑,刺激他们产生更强烈的需求动机。
首先,政府应该摒弃过去包揽一切的思想,通过政府牵头,由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进行入户访谈,了解老年人的改造需求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真正了解老年人生活中的需求与不便之处。前文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参与意愿与公开改造方案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对老年人进行政策解读,让老年人对改造项目有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