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根据教育厅提出的指示,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 M 市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做出实地调查,了解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具有时代性,课指导性。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时代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目前城市中“双职工家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状。2000 年,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把孩子的放学时间调整到到三点半或四点。双职工家庭父母一般都在五点半或六点才能下班,放学时间和下班时间之间的这个时间差就给城市的家庭带来了许多不便。据计生委统计,“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2016 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为 1846 万人,总和生育率提升至 1.7 以上”。①随着二胎出生的加剧,“三点半难题”在现阶段不但没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且还会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开始纷纷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年龄稍微大点的孩子就让自行回家。送培训机构的孩子不但没有得到减负,家长反而增加了一大笔开销,直接回家的孩子途中的安全也是一重大隐患。
1.1.2 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我国的课后服务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当时实行的范围小,没有全面覆盖。随着 2018 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又称“减负三十条”)的出现,校外培训机构和作业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条件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正规的大型的辅导机构,条件稍微弱点的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类似于“小饭桌”、作业班等私人作坊里,这里面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教师资格证,而且有些开在老旧小区里,安全隐患非常大②。我国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调查。比如:
赵亚男(2017)指出目前服务机构硬件条件简陋,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不正规,校车严重超载,师资力量薄弱,归属权混乱,缺乏监管。总体上看校外托管办学条件差,服务质量并不高③。胡聪聪(2017)认为小学生校外服务的主要问题是校外服务对班级的照料和监督不足,缺乏补充学校教育功能以及无法帮助单个学生实现社会发展。④。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的数据显示,在我们国家,参加校外辅导的学高达 47.7%,而校外培训机构既有好也有坏,其现象包括缺乏商业资格,任意收费,欺诈,破产和课外拔高教育。⑤由于这种野蛮生长,引发的安全隐患极其重大。如此现状,严重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和孩子健康成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校外各类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校课后服务问题是社会发展,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目的:首先以县级市 M 市的三所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对 M 市城区 3 所小学的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了解课后服务实施的现状;其次探索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该地区实施课后服务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发展。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理论上来看在城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学术研究成果较少的基础上,研究更集中于课后服务“为什么要实施”、“实施的情况”、“实施的价值”等方面。针对城区的具体情况展开的研究较少,目前课后服务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做好这个研究,可以填补课后服务在县城的空白,对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教育意义,为有效的实践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服务,为更好的开展孩子接送难这项民生工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1.2.2.2 实践意义
本文从 M 市的城区课后服务实施情况出发,对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总结并分析该市城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建设性建议,力争为解决城区课后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育情怀,促进县城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
2 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现状
2.1 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必要性
2.1.1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
2.1.1.1 学生放学后去处
通过(图 2.1 和表 2.1),我们不难发现发现,放学后高年级学生大多数是自己回家,1-3 年级的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作业和被看护安全的占 50.34%,这部分孩子就由学校附近的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接走;直接由家里老人接回家的占 24.36%,由老人接的孩子里有部分又被老人送家附近的辅导机构完成当天学业。通过调查,我能发现,“三点半问题”在城市里更为明显,家长迫切的希望学校来帮助家长解决这问题。
图 2.1 学生离校方式
2.1.1.2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
从家长对儿童服务的考虑因素的选项中(表 2.2),我们发现,由于家长没有时间接,可以解决接送难的问题这个选项占 44.85%,认为参加服务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占 74.25%,认为服务课能培养孩子兴趣,发展特长的占 42.79%,选择服务课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占到了 83.69%,认为保障孩子安全问题占 85.43%。从调查的数据不难发现,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但是城区的部分家长还是有较强的认识,觉得孩子综合发展也非常重要,近一半的家长还是重视兴趣的培养。①家长选择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人数最多,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辅导孩子的作业,不愿意陪伴孩子成长,对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不强。
表 2.2 儿童服务的考虑因素
.........................
2.2 课后服务现状
本部分将对调查样本小学实际课后服务实施的时间、收费情况、师资情况、服务内容以及家校沟通情况五个方面进行呈现。
2.2.1 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
M 市根据四川省的指导意见提出《M 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提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 17:30(10 月 1 日至次年 4 月 30 日)、18:00(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期间,均可安排课后服务。样本中的三所学校严格按照《意见》的时间安排课后服务,基本能和双职工家庭的下班时间相吻合。《意见》还明确提出,正常教学时间学习知识,不能把正常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混淆不清。
2.2.2 课后服务的内容
《意见》提出服务内容可以自主作业,阅读,开展各种兴趣小组。②在学生访谈“你们学校课后服务主要安排的什么内容?”这一问题中,四年级学生 LMW 提到“我们的课后服务就是做作业,或者老师讲题,反正大多数时候都是老师讲一会儿让我们做一会儿作业,作业没完成的就回家继续完成。”六年级学生 WZH 回答到“我们六年级最惨,没有艺体课后服务,我们课后服务除了做题就是讲题,反正每天都是题。”
在家长调查和教师调查选项“目前孩子接受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表 2.8)中,从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家长期望的是安全的同时进行学业和艺术的发展,学校的初衷是解决家长辅导作业困难,没时间辅导或是辅导方式不正确等问题,学校基本能做到课后服务的相关意见,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开展作业辅导和综合实践活动,按照政策指导顺利的开展课后服务。
..............................
3 城区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1
3.1 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 21
3.1.1 服务时间单一,服务内容缺乏多元化 ............................. 21
3.1.2 教师结构单一,积极性不高 .................................... 22
4 课后服务的提升策略 ................................. 28
4.1 政府完善保障制度 ............................ 28
4.1.1 政府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课后服务的实施 .................... 28
4.1.2 政府加强经费保障,鼓励多方筹措 .............................. 28
结束语 ....................... 34
4 课后服务的提升策略
4.1 政府完善保障制度
4.1.1 政府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课后服务的实施
目前政府对学校课后服务的监督管理仅限于是否按时开展课后服务,有无安全问题等表面工作,而与课后服务的质量或学生成长无关。 如果课后服务从“学校建设”阶段转移到“学校管理”阶段,目前的监督管理则可能不够。 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后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需要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工作应该由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城区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监督机构是教育主管部门,而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和教师则是被监督的对象。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同样具有监督的权利。根据学校的课后服务过程,监督工作包括效果监督和财务监督。效果监督主要是监督课后服务的质量,包括服务内容,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从财务监督的角度出发,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给出的收费标准执行,禁止采用任何形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