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聚焦在农业农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对三农事业的不断实践,我国农业农村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土地结构等深刻调整,同时伴随各项制度变革带来的综合效应,使得城乡居民的各类资源禀赋发生改变,影响城乡居民各项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事实以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基准回归分析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动态面板模型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受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还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其次,通过分析区域异质性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均有缩小的影响,且中部的缩小效应最大、东北次之、西部再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最后,通过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农业现代化的缩小效应大于农村现代化,大于农民现代化。
第二,考虑城镇化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侧面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值。通过设定城镇化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当城镇化水平跨过40.50%门限值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回归系数符号未变但绝对值有所减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将会减弱。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存在双门槛,当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跨过1.0274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回归系数为负且绝对值增大,当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大于1.0309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回归系数依旧为负但绝对值减小,说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增长呈现先加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