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大众传媒论文格式、大众传媒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探索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的作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040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12230735252219 论文字数:3546 所属栏目:大众传媒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p>探索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的作用</P> <p> </P> <p>【摘要】21世纪,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日益得到普及,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不少“新观念”。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极化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P> <p> </P> <p>【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学生 影响 效应</P> <p> </P> <p>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传播信息范围最广、最为普及的工具。大众传媒早已从过分的政治色彩中解脱出来,代之以形式多样、鲜活明快的多元化大众需求,传播功能也日益凸现为多样性。进入21世纪,大众传媒的特点更为明显的表现为:①大众传媒日益注重娱乐性,注重贴紧人们的生活,形式越来越多变,千方百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生活方面的需求。②大众传媒从注重听、看到自娱自乐,鼓励听众、观众参与,到现在的不少媒体听众、观众参与拿大奖,体现出大众传媒日益注重娱乐性,更多地不只是传播知识,而是要促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放松情绪,消除疲劳,抛却心中之悒郁。网上会友,参与电视节目拿大奖,通过手机发短信互致问候,听广播心灵之约,人们更多地不是吸收新知识,而是通过大众传媒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③大众传媒的经济功能强化,物质诱惑力增强。通过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看黄色网站、交友,青年大学生无法控制自己,耗费了大量金钱、精力和时间。电视台有些节目鼓励人们参与,特别是电视歌友会接连不断,门票等消费不菲。听广播之谈心节目,大学生更是津津乐道。其实,主持人的素质有待提高,价值观念有些错位。④大众传媒的名牌效应日益张扬。推荐名牌节目不遗余力,“明星”主持人层出不穷,不间断地打广告、发信息,对节目的介绍和评论有狂轰乱炸之势。名牌、明星效应,引发了不少学生追明星,穿名牌,吃名食。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的时间最多,频率最高,作为教育者,如不正确地引导,大众传媒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会随之增多,正面影响会逐渐减少。究竟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如何,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了剖析。</P> <p> </P> <p>1 积极效应</P> <p>1.1 大众传媒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渠道日益畅通</P> <p>各种类型的报纸,内容极为广泛,版面设计新颖。广播媒体专为大学生设置栏目,如点歌、交友、谈话节目等,大学生趋之若骛。电视节目声与光的交合,名牌主持人、明星与大学生的直面接触,可以说是激情与激情的碰撞,是大学生释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网上交友、玩游戏、看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通过手机发送和接收短信,阅读各种信息和新闻,手机的功能和用途日益彰显其个性,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重要信息工具。因此,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生活,同时,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创造了积极条件。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关注人生路途,把握时代脉络,有着其他人群不曾有的激情奔放,是接受大众传媒最多的受众。</P> <p>1.2 大众传媒给大学生提供了经常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的格局被打破</P> <p>广播和电视的播出时间越来越长,有的变成了“全天候”,学校和家庭拥有电脑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广播接收多种信息,从多种广播专题节目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电视节目内容丰富,有专门的教育、经济、文化、娱乐、体育、戏曲频道,对大学生知识的拓展很有帮助。电视节目采用滚动播出的方式,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受电视带来的经常性的教育,而且教育形式有别于课堂教育,更易被大学生接受。电脑的知识容量比电视的容量显然要大得多,而且取舍容易,速度快,联机、单机皆可操作,具有电视不可比拟的特点,可以这么说,凡是电视里有的,电脑都有。在大众传媒中,电脑的普及率和使用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最高的。通过互联网上“网上教室”,查看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那种单靠课堂获取知识的教育模式早已被多姿多彩的大众传媒所冲破。</P> <p>1.3 大众传媒能帮助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人生、全面了解社会</P> <p>大众传媒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吸引大学生去关心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不失时机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解难释疑,对大学生和其他群体进行正面引导。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关注的事情多有涉及,正是通过大众传媒,大学生了解了很多违法违纪的现象和党中央惩治腐败和根除社会丑恶现象的决心。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就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要知法、懂法、用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家庭美德。大众传媒始终贯彻了党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针,多种媒体都设有法制节目或栏目,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上不少违法乱纪的现象和有悖于道德的事件大多是通过大众传媒曝光而最终得以解决的。大众传媒对于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素质,增强道德意识,增进法制观念,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P> <p>1.4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道德现念方面</P> <p>现在的人们,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受其影响愈来愈深。大学生更是如此,网络、电视、报纸、电影、广播、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超过或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传播媒介的教育如能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契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那么,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作用是积极的。应该说,大众传媒对绝大多数大学生产生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P> <p>1.5 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P> <p>大学生是新的生活方式之最初追随者,最新的服装款式、发型,新近出台的美食、碟片,都是大学生所喜爱的。大众传媒是最能跟上时代潮流、与商业结合紧密的工具。大学生比较注重时尚,善于享受生活,也乐意追求有品位的东西。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广播电视里所推崇的流行服饰品牌、歌星影星的发型造秀,都是大学生模仿跟风的对象,在大学生身上,能折射出时代的强光,也烙下了大众传媒造势的痕迹。大众传媒贴紧“时代潮流”消费群体,倡导社会主流消费形式,积极引导推发新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方式多元化,这理应值得我们加以肯定。</P> <p> </P> <p>2 消极效应</P> <p>2.1 大众传媒使部分大学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大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P> <p>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使大学生投入精力过多。收看武打娱乐消遣片不分白天和黑夜,网上交友、玩游戏忘记了时间,有的大学生玩游戏通常是废寝忘食。以至上课不集中、旷课现象等日益增多,严重荒废了学业。偶或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神经麻木,想象的空间还停留在影片的内容、朋友的聊天或游戏的氛围中,理性思维力下降。</P> <p>2.2 大众传媒商业气氛太浓,助长了大学生的高消费心理</P> <p>大众传媒与大学生结合,体现出时尚流行、追求“卓越”的特点,大众传媒是大学生追求名牌效应、品味美食佳肴、享受生活的助推器。不良的消费方式和诱导作用,经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影响了大学生的辨别鉴赏力。值得警醒的是,有些大学生学业消费日益减少,娱乐饮食和交友消费日益增多,大众传媒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便利。</P> <p>2.3 大众传媒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加强了学校教育的难度</P> <p>广播电视过多宣扬色情暴力、才子佳人、清宫影片,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的影片、电视剧偏少,且看此类影片的大学生不是很多。大学生议论较多的就是明星、名牌,想方设法与明星见面谈心,和知名主持人聊天,在网上和网友聊天收不住缰绳。诸如此类,大众传媒如不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恐怕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会加大。</P> <p>2.4 大众传媒过分迎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追求品牌效应,使大学生的跟风心理增强</P> <p>大学生处在准成熟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大众传媒渲染了过多过滥的偶像片、性爱加暴力片、第三者及多角恋爱片,促使大学生不良心理增加。大众传媒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特别是谈话、交友节目的增多,影响了大学生与老师、家长的交流。部分大学生热衷于以网会友、广播交友,通过电视与明星面对面,与老师家长交流日渐减少,甚至无欲与老师家长交流,亲情、师生情有所淡化。</P> <p>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其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我们要利用大众传媒的无以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同时要通过有力措施,严格监督检查,依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