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选题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升,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发展迅速,我国国民的预期寿命有了很大提高,居民预期寿命由 1981 年的 67.8 岁提高到 2010 年的 74.8 岁。①加之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截至2014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42万人,占比 15.5%,65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13755 万人,占比 10.1%。②辨别一个社会是否进入老龄化有两个标准:一是该国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是否超过人口总数的 10%,二是该国或地区 65 岁以上的人口是否超过人口总数的 7%。不难发现,无论按照哪一标准都证明了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代表着我国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巨量劳动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养老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发展不得不面临的严峻考验。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社会的整体生育率也在不断降低,低生育率导致家庭的组织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规模较大的主干家庭以及联合家庭正不断朝着核心家庭发展,有小型化的趋势。夫妻二人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加之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社会的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在严峻的老龄化压力和强烈的养老需求背景之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问题,相继将“老有所养”写进十七大与十八大报告。针对我国养老领域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规范和缺陷,国务院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老龄办、民政部、住建部、财政部等其他部委也陆续出台了相应文件。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它也成为了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笔者根据文章的需要,将从两个方面来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希望通过对文献的概括和总结来指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不足。
1.老年人健康状况研究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从建国初的大约45 岁一直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70 多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 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74.83 岁。①通过数据是否能够说明我国人口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飞跃呢?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的一项跟踪调查估计,在1970 到 1980 年间,美国男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 3.1 岁,而女性提高了 3.0岁;但是男性的非残障寿命只提高了 0.7 岁,而女性几乎没有提高。也就是说,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并不一定伴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②传统的观念将生理功能的健全和生理机能的正常发展定义为健康,而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关注生理方面,还将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其范畴之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才是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关键。③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时在其宪章中为健康做了如下界定:“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在现代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学术界引入了健康寿命的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Ktaz 较早地提出了健康期望寿命(ALE)的概念,并成为了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新指标。④健康寿命即健康状态下的寿命,常用的指标包含未患病寿命、未残障寿命、未痴呆寿命、日常生活能自理的寿命等。⑤随着健康内涵的丰富,学者对于老年人健康的研究不在只从死亡、疾病的角度出发,而趋向于多元化。学界开始对老年人健康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将综合评价的内容扩展为 ADL(老年人独立应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精神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和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并要求通过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价来分析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⑥除了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外,还有学者使用其他方法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进行测量。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一直是我国学界的通用做法。
......
一、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概况
健康养老的宗旨是保障老年人的预期健康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健康养老必须首先对我国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的头 20 年是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第二阶段是本世纪中叶以前的后 30 年,在这一阶段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更加提高;第三阶段是本世纪的后50 年,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的比重将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长期保持稳定,我国将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稳定期。①总而言之,老龄化的困扰将伴随着我国 21 世纪始终。
......
界定健康的标准是了解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前提。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往往仅指生理机能的完整,即生理意义上的健康。而现代健康概念则包含了生理、心理等多种内容,内涵更加宽泛。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时在其宪章中为健康做了如下界定:“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国外对于健康的研究较多,调查指标的设计也更加科学,国内还处于较低的研究阶段。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 1765 万老年人口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并将老年健康状况分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四大类。其中健康和基本健康分别占比 43.82%和39.33%,合计占比 83.15%,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但是中国老年人带有慢性疾病的时间长,而且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期较短,在老年人安享万年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时间大概只占两成比重。②
所以,笔者在此从年龄、性别、地区以及婚姻状况四个维度来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考察,让我们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的老年人口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并将老年人健康状况分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四大类。下文直接将健康和基本健康作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标准,以下的分析表格均来自对原始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
......
(一)发展健康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3
1.健康养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3
四、实现我国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途径选择......................28
(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28
1.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新型模式..............................28
五、总结和思考 ...........................................36
四、实现我国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途径选择
健康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理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做好健康养老的推广普及工作对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养老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提升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健康养老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问题,还涉及到政府和社会的引导、建设问题,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扭转传统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健康养老的内涵是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养老,健康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愉悦。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进入养老院等机构安度晚年。面对时代不断变化的要求,我们应该通过融入健康养老的元素来创新养老服务的模式以适应新的养老需求。因此,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以及家人在重视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
1.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新型模式
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养老和医疗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的老年人医疗服务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虽然有针对老年疾病的专门医疗机构开设,但大部分都不能高效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养老机构由于资金、人员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一般只能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护。即使一些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也只能开设简单的门诊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