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城市交通论文格式、城市交通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日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1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03151044277367 论文字数:39741 所属栏目:城市交通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 绪论

1.2课题研究的背景
1.2.1轨道交通枢纽空间是城市的主要功能空间
伴随着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空前发展,交通体制的不断完善,规模的逐年扩大,新建以及扩建车站的热潮兴起。交通枢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从实际地理位置,还是象征意义的角度来说,交通枢纽空间是聚集和完成出行活动的场所,它作为交通枢纽中心往往被建造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在这个场所中,交通枢纽空间是城市的主要功能空间,是城市联系人们的主要桥梁,也是人在城市中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与人的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建筑设计手段日新月异,交通枢纽战略定位及使用者使用需求的变化,使得交通枢纽空间的建筑形式、空间环境营造形式多种多样,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形式。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情况直接决定了该车站的使用效果,成为车站建筑设计的关键。交通枢纽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其空间形式有哪些优缺点等等这些问题都促使笔者对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进行研究。
1.2.2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场所限定发生变化
轨道交通枢纽空间是使用者在车站内利用火车进行外出的场所。随着车站职能的现代化以及工作重心从车站位转移向人本位,轨道交通枢纽空间从被动辅助性的运输空间变为主动吸引使用者的重要中心。作为场所,它的形式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从人们熟悉的车“站”的形式到开放式的轨道交通枢纽,其空间限定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概念界定具有了多重涵义。空间功能内容的界定主要取决于身处其中的人的行为,能够使使用者完成乘车行为的场所即便仅仅只是车站辅助空间的一角也可以成为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空间的产生促使乘车行为的出现。因此轨道交通枢纽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各种车站及按照不同分类形成的乘车区。日本的轨道交通枢纽空间设计的不拘一格更展现了空间使用的极大灵活性和丰富性。
1.2.3现阶段缺乏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
政府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设施的日益重视促使许多城市从事交通枢纽的新建或者改扩建工程。新的轨道交通枢纽空间配合着新颖的设备和丰富的功能组合,将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正面的激励作用。设计师和政策主持者往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车站建筑外观的造型设计和内部硬件设施的更新上。新颖的设备和建筑外形固然容易给人一种美好的初步印象,但若深入的研究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内外就会发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城市的使用状况乃至于未来整体的发展。大空间的出现使得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在使用空间上获得了解放,而大空间模数化设计,往往忽略了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人性化和细节设计,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功能单一、缺乏交流空间和个人私有领域、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在设计之初往往只是建筑师通过早期的测评而有所反应,而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在使用中到底是否适宜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这常常是一个慢慢凸显的过程。车站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是从未停止的。因此,对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空间设计的研究,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它是否能够真正合理并有效的为使用者所使用。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而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世界上,发达的城市大多拥有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环境已成为重要的城市生活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对中日城市交通现状的比较,认为很有必要揭示中日间在城市交通环境方面的异同,并期待对国内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提供一定参考。
时代的进步带动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轨道交通枢纽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乘车的需求,也要满足工作、生活交流等需求,成为存储和传播文化娱乐的中心,所以轨道交通枢纽空间也会相应的随之产生各种变化,其建设要不断满足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作为一种城市象征,车站在体现设计、结构、建造风格方面大有作为,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持久性设计也可以以多种方式反映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体现更多的类似环保节能等设计理念,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和变化。
在国内对建筑物的研究资料中,部分偏重于对其表现与形象的评价,另一部分是注重在其设备功能(如能源)的评估,较少是针对建筑物的机能和空间实用性特别是在对使用者和建筑环境间的城市设计的互动关系上进行探讨。我国很多的轨道交通枢纽还普遍存在这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例如设计选址不合理,布局混乱等缺点,很多设计往往一味的追求外在的形式美,而缺乏对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估研究,同时也忽略了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可生长性。车站是多种类运输的场所,也是一个地区文化集中体的象征,而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又是重中之重,车站的各项影响因素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使用适宜性,本文预期通过对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研究来对现代车站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推进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设计工作。通过从人性化角度对其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内部空间使用情况的具体研究,探讨其内部空间构成的多种形式以及设施构成是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使得车站的设计研究达到预期城市设计的目的,创造出更人性化的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环境。
建筑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空间实体结构本身的研究,还有必要对城市建筑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规则、习俗、制度、组织、结构等)和信息环境(感知、意识、心里、语言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 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起源、发展及中日比较
3.1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起源
3.2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发展概况
3.3中日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系统层次及其城市设计主要内容范围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调研报告及分析
4.1调研概况及相关说明
4.2调研情况及分析
4.3轨道交通枢纽空间中乘客的行为解读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观点研究的角度的客观影响因素
5.1城市设计的定位发展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影响
5.2城市设计的布点对交通枢纽空间的影响
5.3城市设计功能布局对交通枢纽空间的影响
5.4交通枢纽空间的室外延伸
5.5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城市设计下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

第五章 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城市设计观点研究的角度的客观影响因素

5.1城市设计的定位发展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影响
城市设计的定位发展对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影响趋势,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课题。由于缺乏全面的认识, 城市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在认识上尚未达成共识;在宏观上缺乏整体性; 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法制依据。针对这些问题, 在城市设计中应当确立地方化、整体化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 积极推动城市设计的规范化、法规化, 应该从规范机构组织形式, 明确城市设计体系, 健全法规体系这三个层面来具体实施。城市设计的地方化、整体化与规范化、法制化, 立足于结合城市的空间景观环境特征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实际状况, 避免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美化”层面上和单一设计项目范畴上的局限性,是当前城市设计中最具实效、最有开拓性的工作领域, 也是城市设计在理论上和手法上获得突破并得到验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