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碳审计的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碳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信息直接进行审计的。在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中,碳审计均可开展。但针对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环境状况监督情况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国有企业中的高耗能企业碳排放量较高的情况还缺少有力监督与碳审计鉴证。为了帮助国有高耗能企业未来在推动国家整体国有资本保值与低碳经济中健康发展;在推行节能减排发展方面的履职履职情况,就需要政府审计领域探索和开展碳审计,来监督国有企业履行碳减排的责任与义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气候应对一直是一个全球性挑战。现如今,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影响。“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也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它所带来的“后续反应”,不仅会造成地球整体气温升高,还会使得海平面上升,以致于给沿海地区和国家带来海啸这一自然灾害;更会对全球的气候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世界地理环境等造成深刻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潜在威胁。
为应对逐渐严峻的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组织(United Nations,简称 UN)于 1992 年 5 月 9 日在美国纽约召开大会,并审议了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关于气候变化的世界性条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 UNFCCC,或 FCCC)。随后在同一年的 6 月 3 日——6 月 14 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组织并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给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的帮助,也给气候变化应对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全世界范围,各国与政府首脑参加该会议期间,由联合国组织协调并达成该气候公约的一致签署。该公约,包括序言在内一共含有 27 条,每一个条文都具有相应效力。且该公约提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将全球碳排放力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保证在该水平上,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外部影响不会发生”①。
之后的 1997 年 12 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会”——国际跨政府组织,于 1988 年成立(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协助各国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一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日语:気候変动に関する国际连合枠组条约の京都议定书)。这个协定书,又被称为《京都条约》、《京都议定书》、《京都协议书》等等。该“协定”是作为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 UNFCCC,或 FCCC)里,在正文内容中的一个后续框架条文。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第一,是对于企业碳排放状况开展碳审计的需求方面。Haley Brendan 和 GaedeJames(2020)[6]从企业要追求的效用到如今要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状况出发,提出为提高企业对于能源资源使用的效率、减少碳排放;针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当前的低碳监管类机构需要制定出关于开展碳审计的一套计划,以促进低碳转型国家的可持续能源需求。Theodoros Zachariadis(2020)[13]根据环境和税收立法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对低碳战略进行了批判性评估,分析了为实现全球气候稳定的目标,需要对企业开展低碳审计,这也是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工具。Puneet Dwivedi,Madhu Khanna和 Ajay Sharma 等(2016)[9]则针对企业碳排放状况需要实施的碳审计,其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碳审计是审计实施的主体遵守相关的准则与规定、运用一定的程序与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在工业生产与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审计,进而增加企业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所以,对于企业或其它行业的被审计单位碳排放状况来说,有着对其开展并实施碳审计的相关需求。
第二,是关于碳审计必要性方面的研究。Qingliang Tang 等(2019)[10],基于对已公开的碳排放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导致中国 2009——2013 年期间发生在公共部门碳审计需求增加的原因,发现碳审计相关需求增长是由于碳管理机构的设立,以及政府绿色资金的显著增加,以至于在这段时期内兴起并出现了碳审计及其相关需求的业务。所以,为推动全社会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符合适应“低碳经济”的趋势,于是就产生了对于碳审计的需求。因此,开展碳审计很有必要。RyujiMatsuhashi,Kae Takase 等(2015)[11]提出,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积极碳减排所采取的措施,需要对碳排放问题开展如碳审计等相关措施,并估计了其对 2030 年国家经济和家庭与个人的经济影响。Wendy Green 和 Stuart Taylor(2013)[14]则根据所选取的案例对象,对其研究表明:企业在对碳排放状况与碳排放信息方面的披露与鉴证数量在不断增加。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工业生产中碳排放较多的高耗能企业。Susie Moloney,Ralph E. Horne 和 John Fien(2009)[12]经研究后认为,通过开展碳审计及其相关活动的实施,可以树立起公司的股东与所有者们对于该公司未来治理与发展所产生更好的决心,并且还能够提高公司将来的竞争力。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及时地开展碳审计鉴证、监督与评价等业务。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耗能行业与国有高耗能企业
高耗能,主要是指那些在企业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等能源类较高的一系列活动或行为。这些“高耗能”行为不仅会使得我国能源储备在不断减少,同时带来的高二氧化碳(CO2)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后续一系列行为,其影响也很严重。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关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在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而且我国这些国企单位也在国民经济工业总值中占有主体地位。所以,如何监督国有企业履行碳减排责任与义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有企业属于政府审计的监管范围。而国有高耗能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中的因工业生产加工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所导致的高碳排放量的企业。一般意义上,工业类企业在加工与制造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和废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工业三废”),而不仅仅只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故,用“高排放企业”一词指代并不准确,所以国家普遍将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统称为“高耗能企业”。
2010 年,由原环境保护部出台“公开征询关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意见”①。该文件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从而形成一个规范化制度,并且也是为建立起一个对于上市公司改进其环境保护任务的具体模式。同时,发布该指引,也是为引导这类上市公司要积极地履行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社会环境责任。而且在该文件中,还首次将关于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这 16 类行业,明确划定为了“重污染行业”。对该概念及相关行业的界定,是对于目前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又一大助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思想本质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型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保证我们人类社会能够持续不断且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进入二十一世纪,面临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199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①一书中,其中就讲到了关于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过去,因我们只埋头苦干,一心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管理与自然资源使用方面的保护;导致这两者之间产生矛盾,使得未来发展减缓。所以,“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既满足当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又保留了未来那代人的经济发展需要。这也正是印证了中国古代文人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好乘凉”这句谚语。推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
2019 年 4 月 28 日,“中国北京.2019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延庆区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这一精彩演讲。习总书记强调,“必须要维持好世界生态整体平衡,让人类后代与晚辈们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①。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各项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并推动低碳发展,这也是符合当前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更要协调并处理好自然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当前开展碳审计的现状及不足之处················31
3.1 当前碳审计的现状分析························31
3.1.1 国外关于碳审计的发展状况····························31
3.1.2 国内关于碳审计的发展状况····························32
4 豫光金铅的碳排放与碳核查状况案例分析·····················40
4.1 案例背景·······························40
4.1.1 公司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