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研究

日期:2021年05月0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3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261147212529 论文字数:59666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和土地(自然资源)要素等低层次的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故国内的供给大都属于低端的、非核心的供给,而技术要素、制度要素、资本要素、人才要素等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却被国外掌控,国外借此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所以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还要通过合理的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扩大开放,来消化、淘汰落后产能,激活高层次的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在国内得到充分的流动。经济领域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是国内供给侧改革的亮点。“三去”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是降成本,“一补”是补短板。这一系列促进政策,有利于在改善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从而优化供给结构。第四,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个一长期而宏大的系统工程,这在国外供给学派强调的减税基础上增添了新内涵,供给侧改革并非通过短期的减税刺激经济增长,而是“放长线钓大鱼”之举,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短期内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整个供给体系的结构优化、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的问题。

..................................


第三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发展历程.......................21

3.1 “十一五”时期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发展概况..........................21

3.2 “十二五”时期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发展情况..........................24

第四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29

4.1 构建的原则........................29

4.2 供需结构系统指标初步构建.........................30

第五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51

5.1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测算..........................51

5.2 供需结构系统指标得分测算.......................52


第六章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提升对策


6.1 供给侧驱动

6.1.1 调整供给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政策要素、资金要素、人员要素和机构要素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四大基本要素,对于供给内容的产出至关重要,“十一五”以来,这些要素上的投入持续增长,但是耦合协调度并没有随之而得到增长,说明投入的方式存在问题,没有用到“刀刃”上,四大要素中,政策要素和资金要素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发挥了保障性作用,需要继续巩固。但是机构要素和人员要素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贡献,需要改善供给要素投入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要做好绩效评估,合理投入供给要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各要素的投入,不能盲目,切忌“一刀切”,每年无目的地加大投入,不切实际的投入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消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坐等政府投入,而不是积极地开源节流,提高供给效率。所以资源投入要有依据,建议对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投入。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本上由乡镇负责,县级政府可以对下辖的各乡镇进行考核,奖励做得好的乡镇,扶持做得不够好的乡镇,建立奖惩帮扶机制。以政策为引领,带动资金、人员和机构等要素的整合利用,在四川崇州的调研之中,笔者了解到其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文旅管家”模式,将乡镇文化站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外包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由政府进行评估和排名,采取末尾淘汰制,末尾未达到 90 分以上的社会组织将会被解约,这一模式激活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资金、人员和机构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表 2-1 耦合协调度等级评价标准

............................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长期关注的,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第一,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无论在时序上,还是在截面上大部分省份供需耦合协调度指集中在 0.3-0.5 之间,处于失调状态,且变化趋势不一,重庆、内蒙古、新疆、青海的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广西、云南、贵州、西藏、宁夏、甘肃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协调指数与 2010 年的相差不大,四川和陕西的协调度指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第二,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的历程中,西部各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从“需求滞后型”转向“供给滞后型”,需求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逐渐超前,现有供给已经满足不了农民需求的变化,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十分迫切,佐证了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第三,西部农村公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度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各省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缺乏交流,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四,供需结构系统一级指标层中的供给要素、需求基础是供需耦合协调度的保障因素,供给内容和需求内容是提升供需协调等级的关键因素。二级指标层中的政策要素,资金要素、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民群体数量是重要因素,机构要素、数字文化、文化付费意愿和上网需求是关键因素,人员要素、文化设施、文化物资、文化活动和阅读需求、视听需求和文化活动需求属于保障因素。在结构调整策略中,要维持重要因素,改善关键因素和巩固保障因素,重点利用机构要素、数字文化、文化付费意愿和上网需求这几个关键因素,发挥各指标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供需耦合协调度的提升。

第五,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供给侧驱动,需求侧引导也很重要,双轮驱动,才能更高效地提升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度,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在供给侧,本文从结构优化角度提出三点对策,调整供给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供给内容,创新供给形式;加强省际交流,缩小区域差距。在需求侧,也有三点建议,夯实需求基础,刺激潜在需求;回应需求内容,畅通表达渠道;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