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视角,采用分解分析法识别征地冲突风险因素,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框架、征地冲突案例、相关法规,根据经济发达地区特征将征地冲突风险因素划分为划分四大类,分别为经济补偿、程序规范、社会特征、矛盾调解因素,进而构建征地冲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晋江市 G 征地项目作为晋江市征地冲突风险水平评估的样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 G 征地项目征地冲突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同时结合被征地农民对征地项目的满意度测度结果和调研访谈分析征地冲突风险产生过程,进而为征地冲突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至 2018 年为止我国城镇化率已达 59.58%(图 1.1)。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持续向城镇集聚,各地政府进行城市扩建,不断加大土地征收规模。大量农地非农化征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发展方式的转型,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因征地而造成的农村冲突性事件等社会问题,由此使得征地冲突问题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由于征地,农村冲突的性质和范围逐步升级和延伸,冲突的参与主体由农户之间、村社之间转变为农户和基层政府,冲突的性质也由民间性冲突转变为政治性冲突。农户在征地拆迁中如果受偿诉求未在合理预期内或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则有可能采取多种行为、策略进行对抗,各利益主体博弈演化的过程中,一些冲突被妥善化解,一些冲突则演化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国被征地农民不仅存在个体风险,也存在群体风险②。典型案例有上海闵村征地冲突事件、广东乌坎事件、苏州通安事件等。征地冲突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损害了农民的切身权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引发征地冲突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结合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征对引发征地冲突的因素进行分类、评估,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征地冲突事件的发生,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优化配置农地资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一、理论意义
(1)基于社会冲突理论,参考有关征地冲突案例,识别经济发达地区征地冲突风险因素,构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适应的征地冲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经济发达地区征地冲突风险水平,为经济发达地区征地冲突高风险点的识别提供了理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征地冲突风险等级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被征地农民的满意度测度和调研访谈分析征地冲突风险的产生,系统地阐述征地冲突风险产生的过程、原因,夯实了征地冲突风险产生机理的分析。
(2)从风险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现征地冲突产生的因素,为征地冲突风险评估配套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建立提升科学性,达到征地冲突源头治理的效果。同时,也扩展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围,扩展了本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从理论研究的高度为征地冲突风险评估及防范的具体操作提供指导,为今后征地冲突风险评估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空间。
二、现实意义
(1)立足于十九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保障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防范征地冲突事件的发生,探讨现行征地制度运行的缺陷,从不同层面和不同主体进行评价分析,由此形成系统的风险产生的机制分析。针对高风险点分析如何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防范和化解征地冲突提供了现实依据,进而维护农户切身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优化配置农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以经济发达地区—晋江市为例,结合本地区的特征分析征地冲突风险因素,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征地冲突风险水平,结合被征地农民的满意度测度结果和调研访谈分析征地实践中征地冲突风险的产生过程。满意度是风险映射在个体层面上的行为表现之一,从风险评估的视角和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视角多层面来探讨风险产生机理,由此提出针对性的的风险防范策略,构建征地冲突的协调机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征地冲突风险的防范具有借鉴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征地
征地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求,在依法批准的前提下有补偿性且强制性地获取他人土地的方式。具体来说,征地包括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者有所区分。即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而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基于特殊情形而使用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的补偿,待使用完毕后,仍将土地归还所有人或使用人。从法律层面讲,土地征收的对象为土地所有权,土地征用的对象为土地使用权,土地征收的后果即使土地所有权消失,土地征用的后果即暂时使用他人的土地所有权①。除此以外,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在审批机关、实施程序、土地用途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具体如表 2.1 所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冲突理论
(1)发展背景
社会冲突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冲突理论是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转入了和平发展、建设国内社会时期的背景下,结构功能主义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美国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社会动荡日益突出,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这些新的社会现象时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此时,学界迫求对社会凸现的种种冲突和矛盾进行理论上的解释。由此以达伦多夫、科赛等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冲突理论吸纳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有益成分,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利益分歧和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
(2)西方社会主要观点
鲁尔夫·达伦多夫是当代辩证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即稳定与变迁、整合与冲突等互相矛盾的层面共同存在,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无时不在。他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社会结构中的阶级结构,各阶层间的利益分歧使得个人或组织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冲突。他还认为社会冲突一旦形成,企图压制是徒劳无益的,只能通过制度设计和规制来控制冲突。
另一位社会学家路易斯·科塞则反对达伦多夫过分强调冲突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作用,他强调了社会冲突的功能作用,即社会冲突除了具有破坏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具有促进社会团结、一致、整合的积极作用②。同时他将产生冲突的原因归纳为物质性、非物质性这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利益主体在资源、权力等方面分配不均;后者则是指价值观念和信仰等认知存在偏差。
..............................
第三章 征地冲突风险因素识别.................................. 23
第一节 风险因素的识别原则................................ 23
一、 通用性原则.................................. 23
二、 综合性原则............................... 23
第四章 晋江市征地冲突风险因素评估的样本分析与方法................................. 35
第一节 晋江市征地冲突风险因素评估的样本统计分析................................. 35
一、 研究区概况............................. 35
二、 问卷设计..................... 35
第五章 晋江市 G 征地项目征地冲突风险水平评估............................45
第一节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第二节 G 项目征地冲突风险水平评估............................47
第六章 征地冲突风险防范策略
第一节 科学设定征地补偿价值和范围
在经济补偿风险因素方面,补偿合理性和补偿方式多样性是农户利益受损的首要因素,土地征收对农户的家庭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征地补偿方案往往忽略了农户土地财产权益、土地发展权和可持续生计的问题,因而有必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改进和完善征地补偿方案,进而从根源上降低征地冲突风险水平。
一、征地补偿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相结合
征地补偿标准作为征地制度的核心要件,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弊端。征地补偿标准与政府土地出让价格相差悬殊,失地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无法享有土地增值收益,这侵害了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权益。由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剥离,使其模糊了不同权属之间的价值交叉。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收后的农地权利消失时理应享有征地补偿收益分配请求权。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应将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相结合,土地征收制度应建立在独立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基础上。
二、征地补偿数量与农户的土地发展权相结合
土地是农民的生计之本,它在满足自主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功能性剩余”。具体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生产功能体现在其土地可以发展庭院经济,如种植树木、农作物等农业活动,经济功能则体现在其可以满足经营性用地的需求,如出租房屋、创办工厂等二三产业活动,可见功能剩余在增加家庭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农户的经营性收入。而在土地征收后农户的土地发展权随之消失因而在家庭经济方面面临着经济不确定风险,而征地补偿也尚未考虑到土地原本的经营性用途,导致农民的土地发展权益受损。因而补偿范围需要适当扩展,应考虑到农户的经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