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文章以邓恩政策分析模型为理论工具,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分别是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创业教育政策、创业孵化政策和创业服务政策,找出了现行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根据相关统计,2017 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一共是 795 万人,相比上年多出了 30 万毕业生,相比十年前则多出了 495 万,堪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2016 年由前程无忧网发布的《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表明,2017年一百家典范企业对于应届本科的招生规模降至 45577 人,与 2016 年相比降低了 7.3%。由此可见,现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不容乐观。从 1999 年高校扩招到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速攀升。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多年的培养使他们拥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不太乐观。为了缓解上述压力,我国政府早在 1999 年教育部就颁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指出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改善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努力扭转他们的就业观念,大力支持人们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方面的企业。同年,我国还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开创了以政府政策推动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活动实践的先例。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日渐增多,随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倡导,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启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事实证明,在当前的形势下自主创业的确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深造和自主创业确保了就业率保持稳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连续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就业、创业人数均有明显增长,并且在未来的几年里将继续保持这一现状,这对于全国高校开展就业创业等相关工作而言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式,因此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要从多方面考虑。
.......................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对于创业政策的相关研究都是围绕着创业,以其为根源进行的。尽管如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成果也依赖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学者们在研究内容、重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国外对创业活动的研究已有 30 多年历史,1987 年《Journal of Management》首次对创业行为进行研究。从这以后,国外的研究者们越来越热衷于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创业活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1999 年,伦敦商学院和美国柏森学院联合创办了名为全球创业观察(GEM)的机构,该机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创业活动中不同国家的人在想法和作为上有何异同,它始终把创业行为和经济成长、就业和创新这四项作为创业研究中最要紧的部分。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创业活动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类别: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前者迫于生存压力,被迫创业以期改善生存条件,创业成为一种战略需要;而后者是出于一种截然不同的考虑,他们发现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创造一定收入的更好的契机,这是一种战略选择。范斯太尔和霍将创业活动划分为生存型、机会型和高増长潜力型三种不同的类别。博如亚特和朱丽恩从新价值创造和个体行为类型方面,将创业类型划分为复制型、模仿型、稳定型和风险型四类。在对该领域的研究的学者们眼中,外部环境因素一直是问题的重中之重。内亚威利和福格尔认为,创业环境不仅仅依赖于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政府制定的各种相关政策、物质和非物质支持、经济社会条件、管理能力等都包含在其中。就其本质而言,创业环境实际上属于是一种基础规则,它是由规范、认知和规制三个维度组成。在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相关研究中,创业环境被分为了政府政策、培训和教育、政府政策、商业环境等几个方面。
........................
二、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 创业的概念
创业作为人类的一种自主活动,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而变化的。反映到语言中,“创业”一词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演化。在古代,因为社会的分工比较单一,所以“创业”这个词在政治领域使用的较为广泛。诸葛亮早在《前出师表》中就提到过创业的说法,原文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指的是创帝王之业;这种观点后世也有沿用,比如我们可以说,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了无产阶级大业。
“创业”一词被人们主要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概念来使用,是从近代开始的。当时,随着国家经济的日趋进步,社会的分工从过去的单一形式变得越来越细致。人类在经济领域的活动越来越被重视。这就导致了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人们的认识领域中,“创业”一词的外延和内涵逐渐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终于演化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多种创业概念。
“创业”一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创”,另一部分是“业”。“创”可以解释为是创造,根据《辞海》,我们可以把“创”理解为“创立基业”。《孟子·梁惠王》有:“君子创业垂直,可继也。”此处提到的“创业”意义较为广泛,表示“事业的基础”或者“事业的根基”,不仅可以是“江山社稷大业”,同时还可以是“百姓家业”或者“个人事业”。对于“业”字的理解,根据《现代汉语成语辞典》对“业”这个字的诠释:学业;业务、工作;专业、就业、转业、事业;财产、家业、企业等,我们可以看出“业”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以,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创业”一词人们有很多种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含义。与传统社会中保持现有成就与业绩不同的是,现代理念的创业被广泛用来描述各类与开创某种事业相关的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业通常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创立产业的活动,例如建厂、创办公司、投资项目等。高等教育中对于创业是这样描述的:以相关理论和知识作为基础支撑,在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资助下,围绕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依托于此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
........................
(二) 大学生创业
从字面意思来讲,大学生创业就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群体。通常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创业”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和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通过一定的精力、金钱等投入获取全新的成果进而实现个人理想或者取得商业收入的行为。就整个社会而言,通过鼓励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经济活力,加速科技创新。
顾名思义,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以大学生为客体实施的政策。我国有不少学者专门对该方面给了一些见解。王永铨(2015)从体系的角度界定了大学生创业政策,他认为,创业政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为了促进创业,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文件和提供的服务;第二,规范及促进大学生创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和服务;第二,文件的执行客体应该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顾璕佶(2016)把它界定为: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家为了激励大学生创业而颁布的文件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我们可以结合以往学者们的观点,给大学生创业政策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政府为了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拟定和颁布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手段,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与此同时,
还要更加重视创业环境方面的事宜,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政策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包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政策和活动,它是创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本文来说,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河南省的相关政策。
.............................
三、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 21
(一) 调查对象 ................ 21
(二) 调查内容 .......................... 21
四、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 31
(一) 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不完善 ..................... 31
1. 对补贴对象的规定缺乏合理性 .................. 31
2. 申请程序复杂,限制条件过多 .............. 32
五、 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建议 ......................... 39
(一) 完善创业资金扶持政策 ......................... 39
1. 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 ........................... 39
2. 降低“门槛”,扩展资助方式 ........................... 39
五、 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建议
(一) 完善创业资金扶持政策
1. 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
根据笔者在前文中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资金扶持政策中还存在扶持对象选取不合适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首先,要科学的选择帮扶对象。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所面临的风险要明显大于毕业时间较长的人群,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帮扶对象选在“毕业 2 年以内”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创业者会因为担心其毕业时间不在政策规定的范围而急于选择创业,这样一来,创业项目就有可能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