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质量管理论文,本文以 DL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例,阐述了当前电声乐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质量管理特点及难点。以 DL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善为实例,展示了 QC 手法、5W1H 和 ECRS 方法、单元生产模式的作用,为方法的推广提供例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5 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从此揭开了创新和变革为主题的新篇章,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兹·戴明(W. Edwards Deming)博士认为质量是如此重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该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工作首要任务和永恒目标。
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通道,国际市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的差异性及变化,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强。以质量形式的各种技术壁垒时常发生,比如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各项环保、电子方面的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渐走向高质量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已经不是一味追求低价位,而是更加关注质量和个性。企业的订单普遍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电声乐器产品尤为明显。电声乐器产品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高端化和高质量化。
从近年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乐器全行业整体呈现出口额显示出小幅下降,进口额度大幅上升的现象。数据反映出国际乐器市场疲软,国内市场强劲,且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高品质、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2016 年,电声乐器累计出口额 5.21 亿美元,占乐器行业出口额的 33.16%,同比下降 1.26%;电声乐器累计进口 3859.99 万美元,占 10.33%,同比增长 33.62%[1]。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天,质量不仅是用户的需求,还常常被作为贸易壁垒的手段。与此同时,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化,产品订单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在电声乐器行业尤其明显。
........................
1.2 文献综述
自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社会就已涉及了质量活动,但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却始于 20 世纪初。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推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质量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1.2.1 生产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1. 生产模式概况
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生更新迭代。20 世纪 20 年代发生了“ 第一次生产模式革命”,从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模式发展为单一品种(或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生产模式革命”,大批量生产模式被“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所取代[2]。当今更是出现了比如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精益生产模式( LP) 、清洁生产模式( CP) 、虚拟制造模式(VM) 等新方式[3]。
上述这些生产模式统称为传统生产模式。除传统生产模式以外,最近还出现了绿色再制造生产模式。绿色再制造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新生产方法, 它不只关注物料的回收, 更关注产品的增值回收[4]。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国际上也由部分公司如 Kodak 和 HP 开始了在某些产品绿色再制造的应用实践[5]。按照Laund 的估计,美国至少有超过 35 万人分布在 713 万个公司从事绿色再制造生产[6]。
这些众多的生产模式中,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模式等被称为先进制造模式。龚唯平、查伟伟、薛白(2018)认为先进制造业的本质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要发展先进制造业, 不仅涉及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产业发展, 更是一场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7]。
....................
第二章 DL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2.1 公司简介
DL 公司成立于80年代初,是中国最早生产电声乐器的企业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乐器50强企业,产品行销全中国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发展,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等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轻工乐器十强,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全球多家知名乐器企业保持着长期的合作,OEM/ODM优势明显。是电声乐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单位,为国内电声乐器的龙头企业,在国内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但自有品牌影响力不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优于国内大多数同行水平,但与全球标杆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内部质量指标连续三年多没有明显提升,市场不良率也徘徊在1.5%左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不高,质量发展遇到了瓶颈。
2.1.1 产品介绍与订单特点
DL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声乐器,有电子琴、MIDI 键盘、合成器、便携电子鼓、便携电钢琴、电钢琴和架子鼓等几大类。
DL 公司和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保持着多年的合作关系,也有自营品牌,国内外均有销售。由于中西方文化及区域特性及电声乐器产品的自身特性,订单呈现非常明显的多品种小批量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淡旺季特点。每年 5~11 月是传统旺季,生产满负荷运转,勉强满足客户的交货需求。到了 12 月至次年的 4 月,进入传统淡季,生产订单量只有旺季的 50%左右。
........................
2.2 行业背景与质量挑战
2.2.1 从宏观环境来看
(1)技术壁垒
全球经济低迷,处于下行通道,国际市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呈现出各种差异性,变化频繁,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强。以质量形式的各种技术壁垒时常发生,比如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各项环保、电子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发展和迎接全球挑战的重要选择。
(2)需求高质量化和个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渐走向高质量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已经不是一味追求低价位,而是更加关注质量和个性。知名度高、质量好的品牌,比一般的同类产品高出 50%,甚至数倍的价格也很常见。这说明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高附加值的品牌,也印证了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实施“品质提高、品牌提质”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2.2 从行业层面来看
(1)国内消费者青睐高品质、高知名度的高端产品
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乐器产业面音乐教育普及推广,国内乐器消费需求增长强劲。2015 年国家统计局乐器行业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70.81 亿元,较 2010 年 215.30 亿元增长 72.23%,年增长率为 14.45%[1]。
从近年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乐器全行业整体呈现出口额小幅下降,进口额度大幅上升的现象,如图 2-4 和图 2-5 所示。数据反映出国际乐器市场疲软,国内市场强劲,及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高品质、高知名度品牌的高端产品。2016 年,全乐器行业出口交货值 116.45 亿元,同比下降 5.17%,累计进口金额 3.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43%。电子乐器累计出口额 5.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6%;电声乐器累计进口 3859.99 万美元,同比增长 33.62%[1]。
............................
第三章 生产模式变革方案及质量保障系统研究..........................26
3.1 单元生产模式方案 ........................... 26
3.1.1 生产线体设计................................. 26
3.1.2 生产工艺设计...................... 29
第四章 预期效果与评估..............................53
4.1 单元生产模式带来的作业质量提升 ............................ 53
4.1.1 直接作业人员减少带来的品质提升.................................. 53
4.1.2 减少订单切换带来的品质提升..................... 54
第四章 预期效果与评估
4.1 单元生产模式带来的作业质量提升
导入单元生产模式后,将直接带来两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是作业岗位的大幅减少,直接参与作业人数的大幅减少,减少了中转过程的长度和产品取放动作的次数,使总装过程中导致产品损伤的问题数量将大幅减少;同时也使一线管理更加精细化,做到更好的管理和跟进,使作业质量更加稳定,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二是导入单元生产模式后,订单切换频次减少,不仅减少了大量订单切换时的等待浪费,还会减少订单切换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漏反”问题,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以下将以便携产品车间的轻型产品为例进行改善效果的预测。
4.1.1 直接作业人员减少带来的品质提升
从第二章我们了解到 2019 年 DL 公司改善前的总装直通率为 91.9%,即整体不良率为 8.1%,并得知总装作业不良的占比为 40%。由此可推算出实施改善前,总装作业对整体不良率的贡献额是 3.24%,如表 4-1 所示:
...........................
结论
本文以 DL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例,阐述了当前电声乐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质量管理特点及难点。以 DL 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善为实例,展示了 QC 手法、5W1H 和 ECRS 方法、单元生产模式的作用,为方法的推广提供例证。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模式对产品质量水平及生产效率的影响非常大;选用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