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的这句话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学的任务与人类探求自身奥秘任务间的关系,因而曾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用。黎黑(Thomas Hardy Leahey)曾对这句话进行了引申,但黎黑的引申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我看来,黎黑的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更值得人们的深思。“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暂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1作为《心理学史》的结尾,黎黑在此无非为了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心理学是一门充满危机的科学,并且这种危机将一直伴随。如果说心理学一直都伴随着这种危机的话,那么,这就存在一个矛盾。因为,如果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危机”意味着学科现在正处于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当然,这个时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那么,作为一个即将发生“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对于心理学又怎么能持续一百多年呢?因此,尽管很多人都在谈心理学的“危机”问题,很显然,他们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
......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如前所述,心理学是一门一直处于危机中的学科,而这种危机具体表现在学科的分裂和分化上——尽管学科的分裂和分化本身并不意味着危机,但对心理学而言,分裂和分化的根源在于缺乏统一的学科对象观和学科价值观,缺乏对心理学的较为一致的理解和合理的定位。“任何学科领域获得的知识的实际内容,最终是由研究对象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经验研究实际上是发现现象本身的内在逻辑的过程。”1因此,任何学科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奠基在本学科的价值观和对象观之上的,而本学科价值观和对象观的形成又是基于经验知识的积累。科克认为,任何学科都是在累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才能成为独立学科的,而“心理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如此与众不同:它在取得自己的知识内容之前,事先完成了对体制化存在地位的追求;它在澄清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之前,事先就规定好了自己所要遵循的方法论程序。”
.......
第2章 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根据
要解决心理学的理论同一性问题,首先要知道心理学本来应该是什么,即就其学科动机而言,它究竟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作为独立学科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章拟从“心理学”这三个字本身的含义和学科得以独立存在的前提展开讨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这个事件至少意味着:其一,心理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历史使命,而这正是心理学得以产生的学科动机1,使命承载着学科价值。如果以人性作为心理学的探究对象,那至少意味着,人性区别于物性。否则,心理学将被直接划归于动物学或物理学而无需独立。其二,心理学独立于哲学而诞生的事件表明,心理学试图回答某些哲学想要回答而又因为思辨方法的局限无力回答的问题。这样,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其一是人性同物性的区别何在?其二是心理学的独特使命何在?
心理学本来应该是什么和心理学的学科动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心理学本来应该是什么,则可以理解为在心理学产生之初甚至学科产生之前,心理学的创建者们对它的设想,因为这个时候的设想最能表达心理学为何能作为独立学科而产生,因而也最能体现它的历史使命。同时,后来不同历史时期心理观的演变,也能对理解心理学的历史使命和学科动机有所启发。本部分拟通过分析“心理学”这个概念在学科发展史中的演变,以期获得关于心理学这个概念的应有之义乃至其学科动机的某些启示。
.......
当我们说心理学是一门关乎人性科学的时候,或者甚至当我们使用“人性”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存在区别于“物性”的人性。因此,人的超越性就成为了作为人性科学的心理学的根本前提。在前文中,我们一直将心理学视为探究人性的科学,并将人性区别于物性作为一个未加论证的前提加以接受,文章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谈论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意义的。那么,这个前提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那么人的超越性又表现在哪里?
........
第 3 章 西方心理学史的反思与批判··········39
3.1 促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两种力量········393.2 创建之初的心理学 ···············46
3.3 分裂的范式:两种力量的对峙············65
3.4 “科学”的应有之义:来自自然科学的启示·····79
第 4 章 心理学:建立在动机论上的人性论········84
4.1 人性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与表现 ·········· 84
4.2 心理动力系统:通向人性论的经验之途········90
4.3 动机作为人性的代言················103
第4章 心理学:建立在动机论上的人性论
任何学科的产生都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的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和使命又为学科划定了一定的研究主题和对象,研究对象的性质影响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选取,进而形成整个学科的体系。换句话说,任何学科的方法论的建构,都是出于对自身研究对象特定的考虑,都包含一定的本体论承诺。正是对相关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的考虑,构成了这门学科方法论乃至学科观建构的出发点,而这种考虑是否恰当及其在方法论和实践中的实现状况,则为评判该门学科方法论以及学科观合理、完善与否的标准。因此,对于一门具体的学科而言,对研究对象和主题的基本设定是学科的基础。心理学作为探究人性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探究的主题也是人,因而它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依据和价值亦蕴含于人身上。人作为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和价值,有两层意思,也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性观应该在学科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但这种基础性地位如何展现则有待说明;另一方面,心理学在人性科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因而不可为其他学科所替代,那么,这种不可替代性如何体现?换句话说,人性是多门学科的共有对象和主题,可以对它从不同层次展开研究,那么,心理学是从哪个层面来研究人性的呢?或者说,人性论在心理学中的表现是什么呢?
.........
结 论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