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应在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决策作用,为更好地由上至下发挥组织体系对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对于业务开展更多从风险的角度去衡量把握,优化经营战略、拓展管理角度,督促高级管理层通过制定政策流程、加强宣传培训等形式营造公司重视风险的良好氛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监测、控制、管理风险;监事会应进一步发挥其完善银行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持续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高管层执行上进行监督与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违背风险过来要求的行为,发挥监察督促作用,做到及时纠正与问责。
.....................
第六章 结论
村镇银行对于构建我国完善的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其未来良好稳定发展,离不开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村镇银行运营风险管理,既益于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的稳定。
本文以村镇银行运用风险管理改进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汇总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整理风险类型、风险成因、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村镇银行总体发展情况,以 T 市 DS 村镇银行为典型案例,分析其面临的主要运营风险类型,运用风险指标评价方法对其运营风险进行评价,探讨其风险成因,并针对其提出运营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目前 T 市 DS 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运营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总体风险状况较差。其风险成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法人治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风控部门与业务部门未能有效衔接,并且存在未配备专门的审计或纪检部门的情况;制度流程不完善,缺乏规范、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内控制度和问责机制不健全,未制定合理有效的稽核制度,且业务操作流程系统性、实用性、衔接性不强;员工素质待提升,普遍存在员工上岗年限短、经验不足的情况,且培训体系缺失,员工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融资模式需创新,村镇银行公信力相对不强,获得存款等低成本资金的能力较弱,而推出的创新产品又存在定位不准确,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加剧了村镇银行运营风险。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和信用意识相对薄弱,第三方保障机制如农村担保体系和农业保险等待完善,政府也需要加强政策稳定性和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