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探讨——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

日期:2021年06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20
论文价格:3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6161436573484 论文字数:65666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文通过对绿春县 D 幼儿园双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本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D 幼儿园作为本地区唯一一所双语双文示范点幼儿园尚且存在双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双语能力欠缺、教师与家长对双语教育内涵理解不够准确、双语教材建设不足、双语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未照顾幼儿特点等问题,那么位于此地区其他地方双语幼儿园以及其他条件更为恶劣的边境民族地区肯定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 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大多数边境地区同样也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我国,居住于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共 33 个,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体的 60%,边境县总面积 140 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5%,边界县总人口约两千万,占全国人口的 1.94%。①《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是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此地区民族文化的重任,还承担着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重要使命。边境民族地区是我国最靠近别国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文化交流与冲突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从微观上看,此地区汇集了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第一层。从宏观上看,这些地区还是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是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第二层。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全世界的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均处于不断的碰撞中,一个国家、民族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陷入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漩涡,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发展本国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需要积极学习别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注意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而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以学习本民族语与汉语为基础,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继承与发扬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由于地理与文化特性,他们不仅肩负着学习与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担当了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重任,是边境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媒介与工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民族教育是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重担。学前期是“启蒙”时期,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所接收到的语言教育不仅效果与速度最高效,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阶段的语言学习奠定重要基础。边境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是其民族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期的双语教育能为其他时期的双语教育奠定重要基础。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研究中涉及云南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较少,将其研究精准定位到云南边境地区的更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云南省边境民族县——绿春县中的一所双语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访谈、非参与式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进行研究的目的是:

(一) 了解调查对象双语教育的基本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位于云南省绿春县的 D 幼儿园,通过发放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目的是了解 D 幼儿园双语教育模式、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家长等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特点与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二) 为其双语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以小带大促进该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现有研究较少涉及的地方,同时此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也是在此地区较被忽视的部分。因此,本研究在对调查对象的现状进行了解,深入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为其提出比较全面的促进其今后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同时以小带大,为此地区其他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在此基础上促进此地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语言学习理论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首先需要明确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中,有的研究者将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分开进行阐述,史蒂芬.克拉申(Steven.Krashen)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是首次将其两者作为不同概念使用来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他提出了二语习得中的监控模式(monitormodel)理论,这一理论首次将学习与习得看做两个不同的概念。①他认为,习得过程是自然发生,或是通过接触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潜意识的规则内化过程,习得的重点不在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与习得不同的是,学习一般发生在课堂里,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一种语言的显性规则,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监控的过程。②有的研究者则是将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作为同一个概念来进行使用,加拿大的语言教学法专家斯特恩(Stern,1999)就明确提出,“学习与习得在理论上没有区别,同时,语言是发展的,既不应过于强调学习的局限性,也不应将习得看做对语言的永久掌握。”③而有关学习与习得在语言研究领域中是否存在区别,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尚有争议。在本研究中,学习与习得不做区分使用,因为语言习得特别是第二语言(汉语)习得,既包括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潜意识的、潜规则的学习,也包括在专门的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语言学习。

(一)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语言”一般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④研究者们一般使用术语母语(mother tongue)、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或 L1 一般性地指代一个孩子在从孕育到 4 岁这段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看护人那里学得的一种语言(在单语习得的情况下)或一类语言(在双语或多语习得的情况下)。⑤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始于 18 世纪德国的哲学家 Dietrich Tiedemann,⑥之后相关研究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获得较大发展。行为主义理论、先天论以及认知论等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在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先天论认为,人生来就有的一套语言知识就包含了世界上所有自然语言的共同特征,这些自然语言具有普遍性特征。认知论观点则认为儿童在一开始是不会说话的,而是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周围的人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图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是儿童在与外部基础中形成双向的相互作用后的习得过程。

表 3.4 义务教育完成率与巩固率统计

表 3.4 义务教育完成率与巩固率统计

..............................


第二节 多元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关系辨析

一、 多元文化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一) 多元文化是进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前提

多元文化强调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待与相互交流。即不管是殖民地文化,还是原住文化,是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多数民族文化,还是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之间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交往,相互学习,不同文化群体之间都应该享有学习、传承自己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自由。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发展而成的,必定经过形成、交流、冲突、融合、再形成、再交流、再冲突以及再形成等一系列不断循环的吸收与形成过程,是在不断的形成自己民族特性的过程中吸收与体现其他民族特性,最终形成既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又体现其他民族共性的民族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特性与共性在其语言、文字、服饰、建筑、传统节日等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而正是有多姿多彩不同文化的形成,相互之间进行交往活动,才有各民族间通过双语教育活动进行文化间平等交流与借鉴、融合。因此,多元文化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现的前提

(二)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保障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实现及发展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尊重国家主流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活动,同时以两种语言为教育教学媒介。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实现中华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为己任。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权利,使其享有学习与继承主体民族文化与自己民族文化的权利,充分了解与认识主体民族文化与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态,体现了多元文化理论中提倡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与平等交流,保障多元文化的实现。同时,在进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与认识不同文化的精华,同时还能发现其不足,在不断认识优秀文化与发现不足的过程中,实现文化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吸收,更好进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实现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本论文中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指在哈尼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哈尼汉双语教育教学活动。

表 3.5 教师年龄、民族及性别分布统计

表 3.5 教师年龄、民族及性别分布统计

...............................


第三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 D 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32

第一节 绿春县基本概况................................32

一、 地理位置、人口及民族概况...........................32

二、 教育发展基本概况....................................34

第四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 D 幼儿园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7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