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2013 年亚太经合作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于 10 月 5 日至 7 日在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举行。10 月 7 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这一场演讲是本次峰会的压轴发言,议程的安排凸显中国的重要。由于对于时事政治演讲的关注和对具有丰富文化色彩的汉语习语外译的关注,我选择了习近平 APEC 峰会主旨演讲作为笔者的口译实践项目。在平时口译实践中,笔者发现汉语习语的口译是口译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就特别关注译员对汉语习语的口译。说其困难和重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文化之外的词汇很容易通过译前准备,比如查阅词典、网络搜索等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汉语习语的口译往往是遭遇战,没有深厚的积淀和经验很容易自乱阵脚,影响口译质量。其次,在应对具有丰富文化色彩的汉语习语时,口译员的表现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处理得当,往往使翻译效果大增,是发言人的意愿得到准确传达;处理失当,会丢失发言人应有的语气和表达,致使表意不够清晰、准确。笔者在口译实践中,重点关注汉语习语的口译,试图弄明白汉语习语是否真的是口译中的拦路虎,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能够使口译员在紧张的现场顺利过关。笔者在这次口译实践中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试图探讨汉语习语口译的翻译方法,为汉语习语的外译提供参考借鉴。
1.2 文本特点
自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以来,领导人讲话的语言风格有了大的转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善于讲故事、举事例,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也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他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给国内外的媒体和世界人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有大量的汉语习语出现,对于口译员来说是一个考验。采取恰当的口译策略和方法,是口译员在实践中处理好汉语习语的关键。本次APEC 峰会的演讲中,习主席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看法,希望国际社会坚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并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演讲文本中多次出现汉语习语,来分析、论证中国经济的走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这次演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向全世界表述中国的态度以及传达中国对当前世界经济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的看法,因此研究此次主旨演讲中汉语习语的口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口译实践,更好的体会汉语习语口译的处理和应对,以查找本人在汉语习语口译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为了做好本次口译实践工作,笔者做了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首先,笔者先确定了此次口译实践的任务要求和目的。其次,笔者平时和译前都进行了大量的习语翻译的积累和阅读。再次,在文化因素有差异的习语口译中,笔者选取了归化与异化的口译策略。
2.1.1 任务要求
本次口译实践严格意义来说应该是同传,或者更接近的情况是有稿同传。但是限于本人水平,以及本次口译实践的目的,笔者采用交替传译的形式,记笔记,以最大程度地记录下源语信息。此次口译实践由本人独立完成。本次口译实践模拟的是演讲现场口译,因此口译语言要符合演讲目的要求,准确、完整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同时也要做好语速和语流的控制。笔者以外交部翻译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期为本次口译实践定下一个较高的标准,提高口译的效果和水平。
2.1.2 习语翻译积累
为了更好的应对可能在口译实践中出现的汉语习语,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汉语习语笔译和口译的实践范例和参考书目,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英汉习语大全》。笔者查阅了习近平最近的所有讲话的汉语习语使用情况,并进行记录和翻译,通过从外交部网站下载的习近平演讲中英文对照版本,积累汉语习语的官方译法以及外交部翻译室的经典翻译,对照自己的翻译,寻找不足之处。
2.2 口译过程
笔者的口译实践选择在习主席发表演讲之后,通过新浪网下载视频,时长33 分 46 秒,其中习近平演讲共 29 分 39 秒。口译实践采用交替传译的工作方式,电脑播放视频,记录笔记,每三分钟停顿一次,进行交传并录音,分十次完成,整个口译过程中没有停顿。笔者的口译录音共 10 段,总时间约为 54 分钟。口译实践结束后,笔者将源语以及译文的声音整理为中英文对照 word 文档。
第三章 案例分析………………………………………………....…………5
3.1 汉语习语的定义、特点及口译的难点………..…………………5
3.1.1 汉语习语的定义及特点……………………………………………5
3.1.2 汉语习语口译的难点………………………………………………6
3.2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汉语习语口译中的应用……………………7
3.2.1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口译中的应用………………………………7
3.2.2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汉语习语口译中的应用….………………7
3.3 口译实践中汉语习语翻译的方法……………,……………………8
3.3.1 直译法--保留原语中的形象………………………………………9
3.3.2 意译法--转换原语中的形象…………………………..…………13
3.3.3 意译法--舍弃原语中的形象………………………………..……16
第四章 实践总结………………………………………………………...…20
4.1 主要发现…………………………………………………………………20
4.2 研究不足…………………………………………………………………21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 主要发现
本文是基于笔者口译实践的感悟和思考基础上写成的。在口译实践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首先,汉语习语是汉语言博大精深的集中体现,里边有文化,更有智慧。本次实践中笔者遇到的主要是四字格、成语和俗语等一些惯用语,要想使汉语习语口译研究更加深入,更有体系,就需要拓宽实践的范围,还需要更多地在实践中体会翻译策略的运用。多实践,多练习,多积累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汉语习语口译研究的把握。汉语习语中还有好多的歇后语、谚语和俗语,这些习语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口译时有很大难度,在笔者的口译实践中并没有遇到,也是值得研究的。其次,本文选用的口译实践内容是国家领导人的主旨演讲,具有一定的对外宣传性质,故而这类政治演讲文本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影响力,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听众理解进而支持演讲者的政治主张和观点,所以口译中达到交际目的是关键。讲话中汉语习语的翻译应更多注重听众的接受程度,准确完整传递习语的内涵和意义。汉英口译实践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更多地汉语习语,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仍需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学习,增强对两种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次,关于怎样看待归化和异化这个争议已久的话题,笔者认为,汉英习语口译的难点在于翻译过程本身,即双语转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化因素,而并不在于掌握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也不存在这样一套体系。归化与异化策略为我们口译学习者尝试汉语习语口译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习语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宗教、地理等密切相关,要研究汉语习语的英译很不容易,要想把习语中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双语语言和文化的积累和实践,有条件还要积极“走出去”,通过交流和研讨找到新的汉语习语英译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