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主要成效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迈入创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进行探索创新,总体上得到极大的改善与升华,尤其在仪式时间、仪式空间、实施方式、实施效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常态化
此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基本处于初步创设与改善转型的发展状态,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初步创设时期,进行整顿学校旧仪式、重置升旗和入队入团仪式等工作,二是新时代前期即二十世纪初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进行改善转型,不断开发新仪式、新礼仪。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无定式、热衷追求独特、不满足于传统教育方式,稳定死板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模式显然难以迎合高校学生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转变工作方式,以常态化仪式教育为路径,对高校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2014年,教育部强调建立和规范学校仪式制度,利用仪式活动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学校仪式的德育作用。可见,党和国家对仪式活动德育价值的重视,促使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系统构建与巩固。随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的出台,国家相继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等纪念活动,高校场域内也积极开展纪念活动,实现稳固化、单一化向灵活化、常态化转变,是对党和国家政策作出积极回应。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延续古代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特点,稳固但死板,缺少灵活性,往往是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固定的仪式活动,具有程序固定、流程清晰、作用指向明确的优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因事而化,改变传统运行模式,形成新常态化发展的长效性教育机制。
第六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实施原则与路径
6.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实施原则
原则是达到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准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动态实践活动,实施原则涉及各个仪式要素、多个仪式关系,基于仪式的结构、要素、内容、作用机理等方面提出遵循原则与重要方向,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系统推进、内外联动、创新优化,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发挥最大功效,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困境。
6.1.1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保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立场科学明确、效果提升的首要原则是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极具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的高校实践活动,是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开展需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发展方向不偏、政治立场不移、实践目标不变,增强其感召力和吸引力。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包括方向、立场、内容、原则、观点等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将高校庆典、纪念活动等作为仪式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思想,仪式符号、仪式话语等要素都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中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权,进行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和社会实践,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一项要素众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化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系统设计仪式准备、仪式展演、仪式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方案,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结构,协调仪式各个要素。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全过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在仪式主题确定、目标确立、方法选择、方案设计、内容准备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维度,系统设计其仪式符号、仪式空间、仪式话语等要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复杂系统,具有虚拟场域与现实场域双重发展空间。综合考虑语言符号、声乐符号和动作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利用仪式符号形象在合理仪式场域展示仪式所承载的信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全部内容相统一、相协调、相一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