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作者提出伦理因素对企业雇佣行为及相关制度影响的模型。其中,伦理思想指的是历史上各种道德理论的总称;伦理选择的概念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伦理批评中,人物因身份、诉求、责任等因素,会通过不同的伦理选择走向不同的结果,而本文中的伦理选择指的是企业遇到不同决策选项时,做出合乎自身伦理的选择;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本模型中的行为和制度涵盖此权利义务关系过程中招募、人事异动、甄选、任用管理、支付报酬等一系列相关行为和制度。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便利,各国各地区都从交易过程中获利,从中实现双赢,但伴随而来的企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增加。在高强度的压力和利润至上的目标作用下,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做出违反道德的决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陆续爆发了很多商业丑闻,“安然公司财务诈骗”“三鹿毒奶粉”等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这些企业自身,使他们走向破产的结局,同时造成了消费者对整个市场信任的降低。而整个市场公信力的下降导致消费者对企业信心不足,在遇到其他企业有类似传闻的时候,消费者更容易倾向于抱有相信事件确有发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运行。于是,这些前车之鉴使得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反躬自省,思考决策过程中经济利益之外的因素,也开始慢慢重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因此,企业中的伦理问题不仅事关企业发展,并且关注除了市场调控和政府调控以外的第三种“道德调控”的力量①更有利于市场的健康运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能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发挥的主体地位,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被称为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企业的力量。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我国中小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如果用高楼大厦来做比喻的话,大型企业是一座高楼的根基和钢筋,那么中小企业就是建设高楼大厦的砖瓦,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数量庞大,超过企业总数的 90%。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并且就我国国情而言,农村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对我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其一能“以工促农”,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农工的收入;其二,能带动当地富裕,增加地方财税;其三,能增加农村工业化程度,改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四,我国正值全面脱贫的决胜期和攻坚期,农村中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我国战略大局。因此,农村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对企业伦理的现有研究大多还是表述个人观点,大部分研究偏向理论逻辑推演,论证企业伦理的内涵和界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集中于消费者视角,对企业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比较匮乏。企业伦理研究目前值得深入研究,但从研究论文篇数上来看,进程略显停滞。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浙江温州苍南地区的农村中小型企业的实证案例调查研究,探究企业管理中相关的伦理现象,并从伦理现象中找到伦理因素,探索伦理因素对伦理现象的影响,进而推进理论研究,为企业伦理的累积性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1.2.2 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我们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我国农村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发展期阶段,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农村中小企业的相关情况,才能更好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推动农村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
本文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温州东田制版有限公司和浙江铁哥印业有限公司的实际出发,基于两个企业在雇佣行为及相关制度的表现,结合中国传统伦理研究分析企业存在的雇佣相关现象,探讨这些伦理因素对企业相关行为及制度的影响,促使伦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潜移默化变得更加具象化。
............................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关理论
2.1.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总论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伦理思想的总称,我国伦理思想历史长,伦理学范围广,儒家学说为伦理学的大宗,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学者以及宋明诸儒两个不同时期学者的伦理思想。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自然哲学以及政治学联系密切,因此梳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工作工程浩大。
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区别于主观的表达和发明自我主义,客观的发掘各家学说的要点,推理其源流,证明其更迭交替的迹象。从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以及宋明理学时代三个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时代展开,展示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并在每个时期文字末尾进行专门的评判。张岱年的《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对中国两千年来伦理学说的发展以及演变进行了整理,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人性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与道德规范的问题,仁爱思想的评价问题、义利及理欲问题、道德修养及其最高境界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此外,朱贻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版)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整理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沈善洪、王凤贤的《中国伦理学说史》,焦国成的《中国伦理学通论》,罗国杰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也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2.1.2“仁学”伦理思想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字的构成上将“仁”拆分来看,是“人”和“二”的组成,“仁”所涉及的内容也是人与人的关系。《论语》颜渊篇里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是“仁”的重要内涵,克己要求我们克制自己自然的私欲,复礼要求我们行为符合礼仪规范。孔子希望通过礼乐的力量控制人内心物质或者生物欲望,但他没有否认人内心本来就存在“仁”,而孟子继承其中部分内容,认为人生来内心存在道德,并不全然通过礼乐约束,更强调人内心的自省,荀子主张的就是另一部分,认为人性生来没有善,需要通过礼乐进行约束,将人性转变成道德之性,强调礼乐的重要性(孙伟,2018)。很难评价谁的观点更加正确,但是就“克己复礼”而言,都是强调人控制自己内心以达到道德标准的重要性。
.........................
2.2 企业伦理相关理论
2.2.1 企业伦理相关研究
企业伦理学是伦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也叫管理伦理学、经营伦理学等等。企业伦理学要求用伦理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合理以及合乎道德。并在这个基础上向人们提出什么是合理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企业提供伦理道德规范。为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指明方向,既能符合道德规范,又能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伦理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和马克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讨论了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是人类作为社会生物的天性的产物,通过经验,人类逐渐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和道德体系,而马克思的一系列早期著作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多方面道德批判和谴责。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出现的一系列企业经营丑闻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企业伦理的极大关注,20 世纪 70 年代初,企业伦理开始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开始教授和撰写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他们的公众形象,意识到必须更直接地处理道德问题,而美国政府出台通过了相关反腐败法。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盗用公款、贿赂、欺骗性广告等企业伦理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深切的忧虑。在 20 世纪80 年代,学术界和企业普遍公认企业伦理是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企业伦理研究组织发展到拥有数千名成员。美国各地的大学均开设了相关课程,有几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企业伦理也成为一些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大通曼哈顿银行、大西洋富田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
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伦理逐渐形成制度,美国政府出台通过了《联邦审判指导原则》,为系统的企业伦理制度奠定了基石,迫使企业必须采取行动去避免一些违反政府法规的商业不当行为。到了 21 世纪,虽然企业伦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似乎变得更加制度化,但出现的新证据表明不少企业高管和经理仍没有完全达到社会公众对高道德标准的要求,例如安然事件、荷兰皇家阿霍德事件和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在 2002 年,美国国会出台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这是自 1934 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在组织控制和会计监管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而 2004 年《联邦审判指导原则》修正案则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充分了解其伦理计划的内容、实施和有效性。国外对企业伦理的学术研究、方案制定、强化企业伦理建设在激烈的经济发展时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
3 案例描述 ......................... 15
3.1 温州东田制版有限公司 ........................ 15
3.2 浙江铁哥印业有限公司 .................... 20
4 案例分析 .............................. 25
4.1 旺季雇佣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