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案例分析 ........................................ 13
3.1 理论基础 ......................................... 13
3.1.1 创业企业控制权 ........................................ 13
3.1.2 控制权的配置模式 ...................................... 14
4 结论 ................................ 26
4.1 股权结构和章程约定共同决定了控制权归属 ................... 26
4.2 关键资源是控制权归属的根本 ........................... 26
4.3 控制权的动态配置是最优的配置机制 .............................. 27
5 管理建议 ...................................... 28
5.1 股权与章程 ....................................... 28
5.2 掌握关键性资源 ............................................ 29
3 案例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创业企业控制权
(1) 企业控制权
有关控制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2 年 Berle 和 Means 提出的“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10]。随后 Gross man 与 Hart[11]和 Hart 与 Moore[12]的两篇论文提出的 GHM(Gross man-Hart-Moore)模型,奠定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并标志着开启了对控制权领域的研究[13]。该理论认为由于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因此需要在事前将物质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分配,来有效解决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14]。此后,Tirole、Hart 与 Holmstorm 等人继续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完善,逐渐发展为控制权理论,即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
有关控制权的界定主要从董事会、投票权和经营决策三个角度展开:Hellman、Blumberg 和刘汉民认为控制权体现了董事会成员的选择权[15];Tierole 和张维迎从投票权的角度出发,认为控制权会影响行动的选择[16],且具有监督、表决决策的权利;国外学者 Loss、Jensen、Hart、Kaplan,以及国内学者周其仁、董秀良都认为控制权在经营决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对业务经营、资产使用和重大战略的决策权[17]。综合来看,控制权是指对归属于公司的人事权、财权以及无形资产等所有资源综合配置及运用的权力,是排他性地使用和处置企业资源从事投资和市场营运的决策权。
........................
4 结论
4.1 股权结构和章程约定共同决定了控制权归属
目前我国企业投票权与股份份额大多是一一对应的,增持股份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这样就会引起所持股权占比多的股东干预公司的治理,从而增加了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导致管理矛盾和风险。
创业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问题,最普遍的选择就是引入资本或变更股东,即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随着新资本或新股东的加入,势必引发控制权的争夺和转移。公司一方面需要融资借助外界的资本来经营公司,另一方面又会因为资本方控股比例增多而增加争夺公司的控制权的风险。
产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股权等价于所有权,股权的让渡会导致部分控制权的丧失,股权比例发生改变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控制权局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控制大部分股份并不一定必然带来真正的控制,形成控制力的因素并不仅仅是股权份额的大小。另外一种决定控制权归属的要素是制度约定,最常见的是通过公司章程、管理规章、决策程序等明文规范对公司的权利种类和范围进行规定,可以有效避免权利滥用和权利侵犯等矛盾的产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