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治学论文格式、政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安东尼奥·奈格里与迈克尔·哈特的帝国理论思考

日期:2023年07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0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7211913184990 论文字数:36566 所属栏目:政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政治学论文,笔者认为面对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喧嚣呈上,奈格里与哈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嫁接、融合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传统,基于对现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作出了《帝国》这一后现代革命的宏大叙事,这既是对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喧嚣情景的一有力性驳斥,亦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悲观语境的一颠覆性冲击。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政治学论文怎么写

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宣告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胜利与苏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告退,以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最终走向及后冷战时代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成为东西方学界普遍关注的议题。面对世界如此之大变局,弗朗西斯·福山于1988年抛出所谓的“历史终结论”,提出历史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然20余年后,面对东西方学界的众说纷纭,福山再次抛出“历史的未来”,看似对前论的回应与修正,但实则仍是出于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辩护。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西方右翼所宣称的一种普世制度。伴随资本主义的全球布展与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似乎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预言,并对其产生质疑,以致西方马克思主义陷入寻求批判资本主义路径依赖的理论困境。

面对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喧嚣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力图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话语,提出新的理论建构以期寻求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正确路径。从早期的卢卡奇、葛兰西等的革命批判理论,到中期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的社会批判理论,再到近期的拉克劳、墨菲等的革命批判理论的回归,阶级斗争、异化消费、技术理性、激进政治、主体解放等诸多理论阐释都企图在继承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又试图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谋求实现打破现实的理论困境,进而对自由资本主义进行有力批判以期寻求全球新的社会解放策略。而作为西方意大利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左派代表人物安东尼奥·奈格里与其学生迈克尔·哈特合著的并于2000年出版的政治哲学著作《帝国》又何尝不是对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一有力回应呢?

二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安东尼奥·奈格里作为西方意大利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激进政治的核心人物,其一生政治理论著作颇丰,但其真正在国际领域声名鹊起是因其《帝国》一书的出版。奈格里曾将其学术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关于马克思经典文本和理论的研究;第二阶段是在狱中撰写的有关斯宾诺莎和笛卡尔的著作……第三阶段是在出狱之后,以《帝国》的写作为标志和代表……。”①故笔者以此为依据对其政治著作与政治思想进行简要归纳,第一阶段其理论著作包括:《马克思论周期和危机》(Marx on Cycles and Crises)、《政治的笛卡尔:理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规划》(Descartes of Politics:Reason,Ideology,andBourgeois Planning)、《〈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Outline:Marx bey-ond Marx)等,意大利自治主义运动、工人主义运动与左翼运动等现实社会问题成为其该时的主要研究视域;第二阶段其理论著作包括:《野蛮的异端:斯宾诺莎形而上学与政治中的权力》(The Savage Anomaly:The Power of Spinoza’sMetaphysics and Politics)、《颠覆性的斯宾诺莎:(非)当代的变体》(Subversive Spinoza:(Un)Contemporary Variations)等,研究视域的哲学转向使后结构主义成为奈格里政治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其政治本体论等思想也由此在现实政治与哲学理论双重基础上得以正式建构,但就其影响力而言,置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语境下终属小众;然而随着《帝国》一书的问世,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领域的聚焦人物,这一阶段其主要代表著作是与迈克尔·哈特合著,包括:《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Empire——Global Political Order)、《诸众:帝国时代的战争与民主》(Multitude:War and Democracy in Age of Empire)、《大同世界》(Commonwealth)、《宣告》(Declaration)等,这一系列著作的问世,不仅呈现了奈格里对全球化语境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向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在试图突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故而,后续诸多国内外学者皆基于《帝国》一书,掀起了西方思想界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统治的又一次批判热潮。西方学界关于《帝国》一书的研究大多将其与现实问题相衔接进而置于整体性视角对其进行批判性研究,但也不乏对《帝国》核心概念的解读与剖析。

第二章奈格里与哈特帝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奈格里与哈特帝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视为一种世界体制,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描述内嵌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这一伟大命题之中。资本出于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必然谋求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将越来越多“现实的人”吸纳进资本主义的生产范畴,将越来越多民族国家卷入资本市场的普遍竞争,这不仅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普遍交往创造了一种客观性条件,也使得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了一种世界性活动,这在一般意义上揭示出一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揭示出一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揭示出一种由狭隘的民族性历史到整体的世界性历史的转变。

但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普遍形成与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资本主义全球化越来越呈现出诸多的时代特征,资本生产不再仅局限于一种地缘中心化,而是发展为一种生产国际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非发达国家都被吸纳进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同角色作用,为资本生产提供技术、提供原料、提供人工等。资本为谋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则极力避免社会和政府对其资本活动的干涉,使得生产场域在资本生产过程中趋于流动性;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则前所未有地提高着资本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范畴,改变了资本生产的时空束缚,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使得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优化;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不再是传统资本全球化进程中纯粹消极的工具存在,而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得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显著。不可置否,资本主义全球化使得当今世界在各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陷入了马克思语境中资本推动全球化所面临的双重使命,即“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就“破坏性的使命”而言,资本主义全球化实现了对全球更深层次的掠夺与剥削,资本霸权的全球布展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加趋于不合理、不稳定、不平衡,国家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经济摩擦亦不断显现,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趋严峻;而“建设性使命”则正如前文所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升,加速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全球化使得个人、社会、国家被普遍的纳入一个抽象的统治机体,资本主义的权力形态、社会结构、生产特征及其价值剥削在其全球化进程中趋向了一种时代变革,这为奈格里与哈特对资本的批判、对“帝国”的建构提供了分析视域。

第二节奈格里与哈特帝国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

《帝国》中,奈格里与哈特继承了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并极度赞扬了后者所给予他们的政治启示,坦言道“福柯的著作使他们认识到由规训社会到控制社会的历史过渡,认识到新权力范式的生命政治本质。”②生命政治理论,作为福柯学术生涯的诸多理论成果之一,其与前人研究存在一种根本性断裂:不再如同自然主义生命政治范式中主张生命是政治的基础,生命高于政治;也不再如同政治主义生命政治范式中强调生命是政治的对象,政治高于生命;③而是将生命政治视为一种新的权力技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机制,将生命政治提升为一种跨时代的显学。

权力概念贯穿于福柯的整个思想脉络,其生命政治理论也是围绕着权力而进行展开论述的,或许正因如此,使得福柯语境中生命政治与生命权力两个概念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在法兰西系列讲座中,福柯借以宏观权力到微观权力的权力变化描述,完成了对生命政治概念的解构分析。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权力成为福柯权力批判的第一对象,提出“君主的权力只能从君主可以杀人开始才有效果。归根结底,他身上掌握的生与死的权力本质实际上是杀人的权力。”①福柯批判封建君主通过这种直面的、血腥的、暴力的杀戮来实现对臣民的支配控制,认为这种“使人死、让人活”的宏观权力的施行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压抑、否定、剥夺,其并没有触及到权力的本质性存在。但不言而喻,生命政治作为君主的一种治理方式在权力的施行过程中开始显现。

第三章奈格里与哈特帝国理论的核心要义.............................9

第一节《帝国》的核心概念分析..................................9

3.1.1“帝国”:一种新的全球政治秩序.........................9

3.1.2生命权力:一种新的权力范式..............................11

第四章帝国理论的二律悖反...............................27

第一节奈格里与哈特全球主义逻辑建构的局限性...........................27

4.1.1对民族国家主权力量的唱衰.............................27

4.1.2对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背离..................................29

第五章“帝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