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管理论文格式、农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拜城县脱贫群众返贫风险及防控机制探讨

日期:2024年07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7091350315884 论文字数:35666 所属栏目:农业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农业管理论文,本论文选取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样本,对于返贫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工作报告和统计数据,阐述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返贫现状、返贫类型、返贫特点;接着依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构建出返贫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有序Logistic回归法来研究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返贫风险的类型、风险程度、影响因素。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1],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过渡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4],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关键在于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5]。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收入分配不均、农村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城乡及区域发展处于失衡的状态。基于此,我国长期存在相对贫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返贫的风险越大。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已消除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当下亟待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未来将持续进行贫困治理,在巩固现有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问题,落实长期帮扶工作,要从源头上预防规模性返贫的现象。

具体到新疆地区来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既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又是维稳戍边重点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工作所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与重要论述,充分履行政治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一个紧密结合”,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切入点,落实“六个精准”,做到“三个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七个一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2014年至2019年,新疆总共有292.32万人成功脱贫,3107个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5个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从2013年12月底的19.8%降低到了2019年12月底的1.24%[6]。值得一提的是,南疆四地州总共有251.16万人成功脱贫,2683个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16个县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从2013年12月底的29.1%降低到了2019年12月底的2.21%。截止到2020年11月,新疆地区308.9万贫困人口(参照现行标准)百分百脱贫[7],辖区内的贫困村(3666个)和贫困县(32个)全部成功摘帽,新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向其下达的全面脱贫任务[8]。

1.2研究意义

农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理论意义:在撰写本文期间,先是搜集了既有相关成果并予以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学者普遍倾向于研究返贫现状与治理对策,鲜少有学者关注如何预测、预警、防控返贫问题,另外以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仅占少数。本研究选取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具体分析对象,分析和探讨其脱贫问题,基于生计资本这一角度设计了可以描述、评估脱贫户返贫风险的全套指标体系,立足拜城县脱贫群众现状,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是否存在返贫风险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能从理论上丰富现有关于返贫研究的成果,形成新的思路,研究确认返贫风险、防范返贫风险以及相关治理问题。同时本文研究所形成的数据对未来进行实证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实践意义:当前党和政府已经将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体系,防范和应对返贫风险,走可持续脱贫之路备受关注,亦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要重点攻关的核心任务。本研究以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实际背景为出发点,将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列为具体分析对象,此类研究颇具代表性。本文研究前认真搜集、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以拜城县返贫问题为研究对象,评价分析了该县返贫风险的情况,存在影响因素,并具体建立了防控返贫的机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能有效抑制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返贫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对该县返贫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防范措施,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地将有关数据提供至相关部门,方便后者动态把握返贫现状,尤其是明确其生成机理,对当地相关部门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2章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贫困

世界银行认为,所谓贫困可被理解成缺少或不具备实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33]。欧共体对贫困进行了如下界定:个人、家庭或群体所掌控的资源(除物质的外,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十分有限,比当地的最低限度还有所不如[34]。奥本海默在其著作《贫困真相》中明确提及,贫困可被理解成人在物质方面、社会方面、情感方面陷入了匮乏境地,表示在衣食住行上的可用开支处于当地平均水平之下。国家统计局对贫困这一概念予以了如下界定,通常指的是在物质生活方面陷入了困境,具体来说,一个人(或家庭)所能拥有的生活水平过低,且低于当地社会所认可和能够接受的最低标准[35]。这类人由于种种原因缺乏部分必需型的生活资料,导致本身的日常生活陷入了困境[36]。

从这几个定义来看,人们对贫困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但综合来看,贫困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缺乏必要资源是导致贫困,使人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标准的主要原因。此处提及的资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除物质、文化资源外,还包括社会资源[37]。第二,基于源头视角观之,贫困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过弱或缺失导致的。因此,在反贫困的实践中,仅仅向贫困者输送资源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贫困者获取资源的手段、能力和机会[38]。

2.2理论基础

2.2.1循环累积因果理

论又被称作积累因果理论,诞生于1957年,其提出者是在经济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他在分析和探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贫困相关问题时提出了该理论。在动态推进社会发展与变化的进程中,社会中所蕴含的因果关系是循环式的、显著、持续积累的。这表明,各社会经济因素会因为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发生改变,而后者的改变,又会给前个因素施加反作用力,强化其变化,并引导、促使社会经济向着最初那个因素所遵循的方向不断前行,最终产生了具有累积性特点的循环发展局面。这一理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贫困根源是资本匮乏,导致资本形成能力有限,引发收入分配不均这一问题,加剧了低收入现象,进而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保持在较低状态,随及带来了营养跟不上、卫生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如此一来便会沉沦在积累性贫困循环中无法摆脱[50]。

2.2.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1953年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中系统阐释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这一理论指出,穷是穷国陷入贫穷困境的根源,即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无论是在资金供给方面又或是在产品需求方面均面临严重不足,如此便制约了资本的诞生,导致发展中国家身陷贫困且难以自拔。纳克斯介绍了两个重要循环:以上循环彼此作用,也彼此制约[51]。所以需要综合如下两个层面落实恶性循环:首先是供给方面,收入低,也就意味着人的储蓄能力低,所形成的资本也越低,继而生产率、产出、收入都会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3章 拜城县减贫成果及返贫风险概述 ........................... 18

3.1 新疆减贫情况 ....................... 18

3.1.1 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 .......................... 18

3.1.2 贫困地区及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及发生率稳步缩小 .......... 19

第4章 拜城县返贫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29

4.1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29

4.2 返贫风险指标构建 .............................. 30

第5章 拜城县返贫风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42

5.1 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 42

5.1.1 解释变量 .......................... 42

5.1.2 被解释变量 ............................ 42

第5章拜城县返贫风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1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5.1.1解释变量

在确定变量的操作中,具体参考第四章建立的指标体系中权重排名较高的指标,并引入其他变量。整体上看,这个变量主要涉及五个层次:其一是个人特征;其二是家庭特征;其三是交通状况;其四是社会特征;其五是自然禀赋。其中个人特征主要涉及如下四个变量:其一是年龄;其二是性别;其三是健康状况;其四是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主要涉及如下五个变量:其一是家庭年收入;其二是牲畜数量;其三是房屋类型;其四是劳动力数量;其五是家庭人口数量。社会特征,主要涉及家庭是否有成员或者亲朋好友到政府部门工作,家庭在村里的地位。交通状况,主要体现在交通干线、道路类型等信息;自然禀赋主要涉及如下两个变量:一是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二是拥有耕地面积。

5.1.2被解释变量

本文充分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被解释变量设定为返贫风险。综合分析返贫风险,受访的脱贫群众普遍认为返贫风险较小,其态度较为乐观。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返贫风险分为5个等级,并按照1-5分进行赋值。

农业管理论文参考

第6章结论及构建返贫风险防控机制

6.1结论

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基础上,本章对各部分所取得的结论进行了如下概括:

一是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返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