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论文格式、农业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日期:2018年01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9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711071219198825 论文字数:1023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关人员在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时,要综合考虑水价改革的各方面,包括水权分配、价格调整等,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探讨。


1农业水价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这是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模式之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推行的。主要的改革任务有三项,其一是农民灌溉农田量很大,所以农民是用水大户,为了达到节约用水问题,对其用水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使其拥有自治权,这样农民为了不触犯自己的利益,也会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会使其浪费。农业水价改革要想达到目的,还要针对用水自治建立相关的用水管理体系。其二是先进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重要保障,也是服务三农的必要手段,所以政府还要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力度。其三在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农业水价制度。这项改革关系到农民以及用水受益者的切身利益,所以为了使其能顺利推行,政府还要做出相关的安抚措施。

1.2减轻农业用水负担

综合改革农业用水负担过重,制约了农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有必要对其减负,主要的措施有两方面,其一是行政政策方面,国家对有关农业用水收费方面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使水费能轻易被农民接受。其二是配套改革,主要有三项,分别是使水管体制改革适应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 修筑合理数量、质量合格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使其能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发挥灌溉价值; 宣传人员做好宣传工作,有关部门做好补偿措施,使农民在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将水资源合理利用落实到实际灌溉中。配套改革三管齐下,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作用是显著的,只是作用时间有限,还不足以建立健全的与农业用水有关的长效机制,所以还要加强与行政措施改革的配合,使其能在农村得到推广。

2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剖析

主要有三方面,其一,规模比较大的灌溉系统,像国有骨干水利工程和末级渠系,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和相关的水管体制,这就导致这两者在水价政策方面有差异。农业水价进行深化改革,有些地方采纳收取终端价格,终端价格落实到实际中时,相关的政策和最初规定的政策还是有区别的,这些都决定了农业水价体系的繁冗复杂。这些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针对农业水价的相关方面进行不断调整改革,以使农业用水费的收取方案最优,既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又能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还能使相关的水利工程设施收取一定的劳动报酬,以作为维修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经过多年深化改革,国有骨干工程关于水费收取标准已经向最后一项优势靠拢,即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得到满足,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但是这种改革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触犯农民利益过多,相关政策很难在民众中得到推行。最终供水生产成本补偿效果也是有限的,只能依靠财政补贴。

其二,非国有骨干工程即末级渠系的管辖权、使用权以及维修权在农民手中,如果末级渠系在用水收费方面参照国有骨干工程,则成本费用补偿是有限的,因为农民所能提供的维修成本是不足以满足末级渠系维持原来的完美状态的,所以末级渠道只能长期处于失修状态,最终导致末级渠系功能逐渐减弱。

其三,无论是国有骨干工程,还是末级渠系,比较倾向于增加水费,来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得到解决,这一点在终端水价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这直接触犯了农民的利益,虽然有关农业方面的税费有所减轻,但是水费依旧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笔大开销,所以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最后的利益实在有限,不能实现国家进行农业改革的目标。所以有关部门还是要针对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选择

3.1明确灌区管理单位定性

灌区管理单位定性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前者所产生的水费和运营维修成本均由财政承担,所以处于纯公益灌溉区的农民用水是免费的。后者产生的所有费用是由财政和农民双方共同承担的,财政在其中只是占一小部分,为了使补偿费用有效实现,并且能满足运营维修成本,需要对原来的水费进行调整,使其在合理的基础上,提高水价。所以要想彻底解决税费问题,就只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使灌溉区的定性全部定为纯公益性。避免出现过往灌溉渠管理单位定性不明,导致水费问题矛盾增加的现象。

3.2 建立国有骨干工程运行管理

财政全额补贴机制经过多年试验证明,通过增加水费来使国有骨干工程运行管理成本得到满足的最终效果是不理想的,只能通过多种补偿渠道来弥补,以达到最终的补偿目标,所以还要建立相关的财政全额补贴机制,就是使国有骨干工程成为纯公益性灌溉工程,由国家财政进行所有费用的补贴,也就相当于免除农民水费。地方财政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经济发达的地区完全没有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可以由上级政府实现。这种全额补贴机制完全实现了农业水价改革的最终目的。

3.3 建立末级渠系水费限额收取制度

有骨干工程水费由国家财政明确负责后,最终农民面临的终端价格也由两种变为一种,即末级渠系水费,因为前者使农民的负担减轻,所以给了后者“垄断”收费的机会,出现了一些没有明确规章的账目收费,这增加了农民和收费部门的矛盾,这和农业水价改革的最终目的大相径庭,所以国家有关部部门还要针对这些非国有骨干工程的末级渠系建立限额收取制度,在这样一个收费标准下,农业水费只低不高。

3.4建立末级渠系水费补助机制

农业水费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全部免除的,而末级渠系水费也不可能全部由农民承担,所以只能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补贴,要么直接补贴到末级渠系收费部门,要么分别补贴到每户农民,使其不至于因为水费问题使农田灌溉次数减少而导致农作物减产,这就会在整体上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还会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大国的地位,可以说农业水价改革关系的方面很多,稍有纰漏,就会波及到其他方面。

3.5建立健全国有骨干工程管理考核机制

国有骨干水利工程的所有费用虽然由国家财政承担,但是国家财政也是有限的,也是要负责很多方面的,所以无论是哪方面所需要的财政支出,政府都要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包括国有骨干工程的成本支出,所以还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针对相关的负责人员,将成本控制任务分散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使其能合理分配水资源,不浪费水资源,尽量减少花销。

5结语

近些年来,水利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基本工作,是优化水资源利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对节约用水、产业综合效益提升等有着重要意义。在水利改革中,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利用市场杠杆,在兼顾效率、公平的前提下,改变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设节水节约型农业,有效保障农分块线切割,然后在面板上对称开凿 100 左右的孔洞用于吊绳固定,吊运至空地,装车运出场。

( 4) 格构柱拆除。完成与格构柱连接的梁结构拆除后,拆除格构柱。人工风镐凿除构造柱根部包裹的混凝土,汽车吊吊绳与构造柱顶部的砼结构固定,钢丝绳绷紧,然后氧气乙炔将构造柱从根部隔断,吊至运输车。

5 基坑监测

本工程邀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在基坑工程施工期间持续进行基坑监测,支撑拆除过程中,提高监测频率,若在拆除过程中,监测数据有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待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实际监测过程中船闸挡墙竖直位移、船闸挡墙土体竖直及水平位移、原水管线竖直位移、地表竖直位移、桩体测斜监测、原水管测斜间接监测等监测结果数据均为超过报警值,顺利完成基坑工程作业。

6 结语

淀东水利枢纽泵闸改扩建工程的排涝泵闸采用绳锯切割技术顺利地完成了第一道钢筋砼支撑结构拆除,该工艺与传统施工相比,具有较高的优越性,有效降低了支撑拆除作业队周边建筑结构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噪音小、无粉尘,施工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施工效率高,综合效益好。随着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建设标准日益提高,该技术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