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东合作与对话: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研究

日期:2022年06月2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3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6021322098707 论文字数:35266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本文以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主流媒体合拍的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梳理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的历史;对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的纪录片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回答了关于中外合拍纪录片采取何种合作方式的问题;对这 6 部共 8 集的纪录片进行叙事分析,探讨合拍片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通过影像叙事化解传播障碍。

第一章 中外合拍纪录片的概述

第一节 中外合拍纪录片的界定

1926 年,约翰.格里尔逊在评论弗拉哈迪拍摄的纪录片《摩亚拿》时最早使用了“Documentary”一词,格里尔逊认为所谓的纪录片是指“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①随着纪录片在欧美国家从生根发芽到扩散至世界各地,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以电视为载体的纪录电影和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新闻纪录片。欧阳宏生为电视纪录片做了一个界定:“以电视为载体的对某一事实或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节目,即电视纪录片,或者在电视台播出的电影纪录片。”②学者石屹认为:“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它要求创作者深入采访,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以便抓住事物的本质,发掘有价值的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本身就是创作者观察世界、认识客观对象、探查某一事件来龙去脉这一过程的记录。”③学者刘忠波指出:“纪录片是不能编造的,与故事片的差别在于虚构与否,内容是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即纪录片是非虚构的(Non-fiction),剧情片是虚构的(Fiction)。”④从上述几位学者对于纪录片的定义理解来看,真实、非虚构、客观记录是纪录片的主要特点,但纪录片的真实客观记录并不意味着创作者自身观点的离场,相反,纪录片是创作者扎根于现实生活事件以及历史事件,借助影像声音的裁剪拼接进行观念表达的一种媒介。

国内对于纪录片和专题片两个概念存在一定的混淆,需要对二者进行一个简单的概念区分界定。从彰显主题角度而言,专题片通常在拍摄前就已经拟定好了创作主题和框架。这些专题片往往是根据给定的一个思想、主题、某一对象提前制作好创作大纲展开摄制。纪录片则深受“直接电影”流派的影响,它以真实、纪实性为指导,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被拍摄对象或事件的主观介入。从在叙述方式角度看,专题片通过运用高语境的解说词,配以大量的声音、画面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引导观众将声画和主题联系起来综合思考,实现“声画对位”,更进一步讲,政论式的专题片“一般采用论文式的结构来整合影像,澄清不容置疑的主张。”

新闻学论文参考

第二节 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发展历史

不同国家展开合拍行为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才发生的。经查阅文献发现,学者韩岳将新中国纪录片国际合拍历程分为中苏合拍为代表的初探期、中日合拍为代表的碰撞期、中英合拍为代表的突破期、多国合拍为代表的全面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④学者学者罗锋将中国合拍纪录片的历史划分为协拍、合拍、合作三个时期。⑤韩敏在其硕士论 文 中 将中外合拍 “ 中国题 材 ”纪录片的发展 历程分为 个别探索阶 段(1949-1977)、授权磨合阶段(1978-1999)、双向合作阶段(2000 年至今)。⑥李知亦在其硕士论文中将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发展分为起步阶段(1979-2000 年)、发展阶段(2000-2010 年)和初步繁荣时期(2010 年至今)。

本文参考了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上述学者的观点,拟将中外合拍的发展历史分为起步期、碰撞期以及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中外合拍起步期(上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正值美苏两大阵营对抗,1950 年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中国由此接受了苏联在经济、工业化、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一系列援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提议,苏联政府应该扶持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拍摄于本国争取独立解放相关的电影,中苏合拍纪录片的构想被正式提上议程。彼时,苏联纪录片的导演和学者们正向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制片理念,“形象化政论”“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理念成为当时新闻纪录片的一个鲜明特点。经过多次协商,中国与苏联共同合作完成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两部彩色纪录片。

这一时期的合拍片体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苏联主导,中方执行。合拍模式表现为拍摄话语权掌握在苏联创作人员手上,中方工作者主要负责执行拍摄。“这一时期的合拍纪录片反映的是苏联的文化诉求和价值判断,是苏联电影工作者结合苏联电影理论和本国立场,站在文化高位上对中国革命历程的主观化审视和创造性处理”。①对于苏联而言,与中方展开纪录片合拍能够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对中方而言,与苏联展开合拍能使自身更快地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二者的合作是建立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基础之上。在当时,苏联是我国各行各业模仿的榜样,“老大哥”的作风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产生影响,此时中方的主观创作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章 合作与对话:广西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的概况

第一节 广西广播电视台对东盟传播的情况

广西电视台于 1970 年正式开播,承担着“立足东盟,面向全球,宣传广西”的重任,广西电视台早期开设的节目包括:大型跨国综艺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以及《寻找金花》、外宣新闻专栏《聚焦泛北部湾》、经济资讯类节目《中国——东盟新观察》等。2018年,广西电视台与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合并,正式更名为广西广播电视台。

作为边境省级卫视,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国家媒体合作交流密切。广西广播电视台多次举办“中国—东盟同唱友谊歌大赛”“中国—东盟电视周”“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东盟媒体合作交流论坛”“传媒技术培训班”等跨国合作活动;其中,“中国—东盟同唱友谊歌”跨国歌会活动被评为中国“走出去”精品工程典型活动案例 50 强、纪录片《多彩中国》(印尼语版)、“中国.柬埔寨电视展播周”于 2018 年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柬埔寨广播电视交流重点项目。“中国—东盟电视展播周”主要是采取中外电视片、纪录片互相展播的方式,在扩大中国合拍纪录片的影响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广西电视台分别在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开设了《中国剧场》《中国动漫》《中国电视剧》等栏目,翻译了近千集优秀的中国电视剧以及动漫片,这些片子均在对象国的主流电视台的固定时段播出。2015 年,广西电视台与东盟卫视(MGTV)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西电视台在东盟十国设立工作站,此举既增加了广西电视台获取信源的渠道,也扩大了广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的播出范围。在人员培训上,双方经常互派记者前往对象国展开采编播业务培训、开展跨国采访活动。2019 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特设的主题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交流会上集中对外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合拍纪录片、重大演出活动、联动报道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0 年,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Guangxi TV International)正式开播,频道借助中国卫星电视长城平台,覆盖了东南亚、北美、拉美、欧洲、亚洲等地区。国际频道首播为 6 小时,24 小时滚动播出,它的收入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在长城平台上将节目打包出售,不对外插播商业广告。目前,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的与东盟国家资讯直接相关的栏目包括《海丝路》《丝路会客厅》和《广西新闻》。

第二节 合拍纪录片对东盟传播的优势

一、各国政治互动紧密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自古有之。汉代伊始,北缅、叶调国、掸国等就与汉朝有了互访朝贡交流,在中国皇帝的示意下,中国使者与东南亚各国积极开展友好访问活动。进入唐宋时期,依托日渐发达的航海技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其中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朝贡活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推向新的高峰,在他的努力下,东南亚各国恢复了短暂的和平。直到清末,即便中国大部分土地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区,但民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依旧频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患难与共,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仍旧尽力协助周边国家取得民族独立。1964 年,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面对越南劳动党的求援,中国派出大量军队支援越南保卫国家独立。1965 年,美国对老挝发起侵略战争,为培养革命后备力量,中老两国决定在中国南宁市创办“六七”学校,截止 1976 年老挝卫国战争结束,“六七”学校共接收了一千多名老挝师生。进入和平年代,1997 年,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江泽民主席发表《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讲话,同年,中国政府在东盟地区论坛信任措施会议上,正式倡导建立维护国际安全的新型安全观,此举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发展奠定了对话协商的机制,能有效减轻他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2002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 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此外,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此举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有着重要意义。2003 年,中国政府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国家签署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确立了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在 2020 年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就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进程的深化,高层之间的政治互访日益频繁,种种做法有助于巩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谊,消除他国群众对中国的消极印象,合拍纪录片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媒介之一,担负着重要的政治互信的纽带作用。

新闻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