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新闻学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日期:2018年04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818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3211207549246 论文字数:36058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新闻学毕业论文,本专业论文主要研究新闻学概论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纸编辑、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等方面。今天无忧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包括贵州省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事关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区域传播力的有效和持续提升,既是区域经济狂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将为经济化会发展提供舆论等方面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及其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化会,特别是改变着着传统的传播环境、舆论生态及区域传播格局。以贵州为例切入,将区域传播力的提升置于互联网背景下展开研究,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策,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时代进步的敏锐、对化会责任的担当。在目前此一领域的研究理论框架等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做出积极的理论贡献,有助于为国内相关实践进程提供学理和应用性策略等的参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影响力。

1.1.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人类传播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引发传播力的飞跃提升和传播史的被改写。

自1969年"网络之父"阿帕网(ARPAnet)开始建立以来,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伴随信息社会的奔跑步履,己基本迅速覆盖全球,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教育、商业等领域,在直接裤益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类社会的深刻改变力量。

互联网是"技术中立"的高新技术产物,具有容易被利用的特点。例如,在现实中,部分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将蕴含特定意识形态价值的文化产品大肆浸染第兰世界国家,并试图颠覆一些国家的政权;或是利用互联网非法监控或窃听别国机密信息等。由于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弱势地位,及区域传播力等相应受到的限制,对于此类文化帝国主义行为,第三世界国家多半只能被动承受。

..........................


1.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提升,本文拟采用如下研宛设计,即首先对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予W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论文的总体框架。在对研究问题有了整体而清醒的认识之后,再继续深化可能会涉及的相关学术理论,并根据调研过程中掌握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总体上,会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在借鉴中努为寻求突破,对关键问题予以透彻而深入的探析,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并服务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提升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在保持其彼此间有机联系的基础上,依照逻辑顺序,分解、拟定了以下数个主要研究内容。

1.2.1.1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现状的考察

本部分研究内容拟对互联网背景下目前贵州区域传播力的现状进行细致考察,以做出相应分析、判断。具体而言,拟从贵州在互联网上的实际信息传播,作为区域传播力重要实体性要素的传媒资源要素,以及作为区域传播力主要衡量指标的品牌要素三个角度切入,对贵州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主要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区域传播力状况,及贵州大众传媒及其品牌所处的市场环境、贵州传媒品牌的建构状况逐一进行审视。必要时,会引用相关实际数据为验证。在此过程中,如何做到与其他部分研究内容的有机呼应,及如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都应该是重点注意的问题。

当然,每个具体问题,又可以继续细分为数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部分研究内容拟对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问题及其原因,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传播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扩散与创新的背景下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挖掘和剖析。具体而言,鉴于区域传播系统各种要素资源的发展与区域传播力的提升基础、后续发展动力等密切相关,因此,拟采用传媒生态学视角,对贵州区域传播系统资源位进行认真审视。互联网背景下的贵州区域传播系统资源如何定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研究中予界定,并通过深入挖掘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以为其效能发挥奠定基础。对贵州区域文化资源的分析,则不仅要分析其独時性,还要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机制及互联网对当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很有可能会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


2互联网与区域传播力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区域传播力的提升,首先要对区域传播力,特别是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有较为透彻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推动相关内容的挖掘和深化。为此,本章拟主要以区域传播学视角切入,对区域与区域传播、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及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进行综合审视,为后续研究夯实基础。


2.1区域与区域传播

由于传播学自身的特点,使得其诞生和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贡献密不可分。同样,区域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也离不开地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对区域问题的诸多研究。

在地理学中,所谓区域,多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自然系统;在经济学中,区域却多指包含人们经济活动等差异特质的抽象空间,并不必然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区隔。对于传播学而言,所谓区域则承载了更多的文化特质。

研究重心和领域不同,不同学科对区域的具体定义也不同。社会学将区域定义为"具有同质的地理环境与化会文化恃征的一个较大地区",经济学上的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一地域空间。文化学关于区域的界定是"有内聚力的地区"。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上的区域则是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和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在传播学中,区域的内涵较为丰富,"是指一个能够意义共享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人化,文化属性包括生活习惯等比较一致。首先,"意义共享"的恃点,使得.它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够为多种意义的文化的发展提供足够空间。其次,它对"空间"并没有做出持定物理界限,使得其伸缩的弹性较大一一既可扩展为对国家等宏观对象的研究,又可缩小为对某个具体地方等微观对象的探索;再次,它对"文化属性"的限定,使得某一区域的传播活动,势必会受该区域特有的文化属性的影响,而表现出相应的某种特点。同时,适合该文化属性的媒体类型及传播方式,将会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第四,由于全球有向"地球村"发展的趋势,其影响势必表现在该区域的传播活动中。日益扩大且同质化的区域范围,将会使得部分媒体类型的传播效果受到限制,而那些适应新环境的媒体类型将会诞生或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上述对传播学区域内涵的分析,可以推断,传播者在对特定区域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势必形成一系列因素的组合体,即所谓的传播区域。传播中也、传播腹地和传播网络构成了传播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别发挥着传媒产品的集散地、福射圈和联系脉络等主要作用。

......................


2.2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

区域传播、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之间的联系复杂而紧密。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区域传播力的探讨相对偏弱,但通过对区域传播和传播力的相关探讨,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上把握区域传播力的内涵与外延等方面问题。

2.2.1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

2.2.1.1传播力

传播力作为一个新兴起的概念,新闻传播学界对其尚未有统一而明确的界定。然而,由于大众传媒的现实狂会影响日益被重视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对传播力的研究不断推进,甚至在某一些时期成为研究热点。此种现象的出现,更加证明了传播力因素的复杂性、传播力影响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传播力"为主题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精确检索,共发现相关文献1000余条(部分文献有重复出现情况)。根据逐条文献内容检阅结果,发现多数文献未对传播力进行界定便直接论述,有失科学与严谨。考虑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概念作为"在一定研究视角内解释纷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因而将此类文献排除,仅得有效文献30篇。这一数据固然说明了传播力研究已经进入许多学者的视野,但同时也说明了多数学者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对表层现象的说明,而对传播力本质的认识,则尚待进一步加深。

在30篇有效文献中,对传播力的界定并不一致。根据对30篇文献的具体阐释内容、侧重方向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著的文献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对传播力概念的界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主体,以其能为的强调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第二类以普通狂会组织作为研究主体,以其运用传媒等途径所取得的效果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第三类在结合自身研巧对象時点并综合前两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两者同时纳入研究范畴并做出界定。

.....................


3互联网背景下的贵州区域传播力现状...........48

3.1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现状——以2014年为观察............49

3.1.12014年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总体状况...........49

4互联网背景下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问题及成因...........81

4.1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主要问题...........81

4.1.1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关问题.........81

5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提升策略.........107

5.1强化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