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新闻节目的主播及人才培养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01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0702141018513294 论文字数:30050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提纲 :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概念解析 (一)对“主播”称谓来源的三种理解(其实就是国外关于主播的表现形式和职责) 人们对“主播”这种“外来的”节目形式曾有过种种解释,归纳起来,无非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主播是采、编、播全过程的操持者;一种认为主播是由固定的真实人物出场,并以个人身份(第一人称)进行交流的新闻主播;还有一种,认为主播是串接节目各个部分的演播者。对节目主播的认识角度不一,当然也就反映出对主播节目的理解各不相同。从对节目主播这三种不同的认识出发,就可以追溯到主播节目形成的三个不同的源头,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按照第一种理解,人们普遍认为1952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资深记者沃尔特·克朗凯特首先在电视报道中创造了“主播”这一角色,当时正值美国34届总统大选,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排出了最佳阵容来投人这场异常激烈的新闻竞争,竞争的目标是达到最高的时效和最全面的报道。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CBS公司负责这次报道的唐·休伊特别出心裁,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报导方式。他在电视演播室安排了一个最强有力的记者来取代播音员,以便迅速汇总从各地各个方面传来的竞选消息,编撰报导进行综合评述,休伊特把这种安排比做“接力赛跑”,其中最强的队员跑最后一段赛程,被称作“最后一棒”(An由ennan),而克朗凯特果然不负众望,显示了强大的“冲刺力”以后“Anchorman”就作为新闻节目主播的同义语而被沿用下来了。在这种语义之下,主播就被认为是采、编、播全过程的操持者,几乎是集记者、编辑和播音员三个角色于一身的人。 按照第二种理解,有人认为早在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曾举办一个名为《快乐电台》的节目,艾迪·斯达兹就用一种最富有个人独特风格和亲如家人方式进行广播,他不再是照本宣科式地播讲,而是同听众娓娓交谈,多以听众一家为对象,语言生动、自然、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儿。他取得了成功,赢得许多听众。也许类似的事例,在各国广播电视史中还可以举出许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广播的人物个性鲜明,与听众之间有着浓郁的交流感,很类似于家庭氛围中的主客关系,由此人们很自然地会把这种广播人称为“主人”,在英文词汇中我们也常常把“主人”(Host)用作“主播”的同义语。按照这种理解,主播就是由固定的真实人物出场,并以个人身份(第一人称)进行交流的新闻主播,具有一定的主导性。 第三种理解,是人们从广播电视“杂志型”节目得出的印象。据说最早的“杂志型”节目出现在1953年,即美国NBC公司的《今天》和《今晚》新闻。但是直到1968年美国CBS公司在创办《60分钟》电视节目时,才有意识地吸收大型杂志的长处,把若干选题编织在一档节目里,首创了这种新的节目形式。它要求有人对这些不同的主题和若干报导进行总体性串连和概括。有人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说,如果把《60分钟》比做一盘好菜的话,节目主播个性和风格便是不可少的调味品,而新闻内容本身却始终是令人注目的主菜本身,更确切地说是主播烹调了这盘“好菜”。这种编排节目的方式又被其它节目广泛采用,特别是综艺类节目运用得更加出神人化,往往还带有一些演播的特点。因此,人们也常常把主播称作“Announcer”,即“报幕员”(司仪)和“主播”同义。把主播看成是串接节目各个部分的演播者。当然,这种说法对于我们理解主播的概念是有一定误导性的,我们应该看到主播在消息类新闻节目“做主”的一面,这在下文将有详述。 (二)对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的概念界定 “主播”这一在广播电视传媒中新出现的职业称谓,并非中文的字面涵义,即不是望文生义的偏正结构词义—“主要的播音员”—的缩略词。我们既然引进了并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了解这个词汇及相关词汇的原有涵义不无裨益,免得犯生吞活剥、食而不化的错误。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不多,他们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如栏目主编),他们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职业背景大多是资深的著名记者,他们可以将基于新闻报道成就的个人魅力融入节目,重要事件发生时他们常亲临现场做采访报道,在新闻选择、编排及传播中有时加入自己对新闻的解释或议论,以增加有效信息量和权威性。在美国与“Anchor”相关的另一个职业称谓是 “Newscaster”,意即“新闻播报人”,“Newscaster”的工作职责相当于我们的 “新闻播音员”。在欧洲及澳洲,同样的职业则习惯以“Newsreaders”相称。结合我们的国情看“主播”,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主播”替换或取代“新闻播音员”的称谓。主播不是随心所欲的称谓变化,它实际上反映了新闻播报人职责、职能上的发展和变化。基于此,对于主播这个概念的理解,国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播,比如国外是主播中心制,这一点不少文章已经做过解释。像在国外策划、选题、组织前后期采访编辑、节目审核都由主播负责,起核心和领导的作用。因为在国内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所以国内没有主播。 本文的主旨就是要把如今电视节目中的发挥更多主观能动性的新闻节目新闻主播(主播),与过去的播音员区别开来。新闻主播需要比播音员具备更高的素质(需要评论,综合统筹,在直播节目中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照顾演播室嘉宾,观众,甚至油的节目还有演播室观众,使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同时进行。在直播节目中最能体现主播的作用,主播像是一个总领调度,而后方编辑只是他的搜集信息的助手,下文将有详细论述)。主播在一档节目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成为这个节目的标志。主播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节目的特色就是这个节目的主播的风格,没有了这个主播这个节目就会“变味”,失去其固定观众群。 然而,对于任何概念,我们都不应该把它绝对化和教条化,要灵活加以理解。从上文对主播称谓来源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对“主播”这一称谓从来就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上的。而且,我国现阶段对主播的理解应该说只是刚刚开始,各种媒体对主播的称谓运用也是极不统一,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来给主播下一个确定的定义,缩小其外延,这必然是我们一厢情愿,脱离实际。因此,在本文当中,“主播”这个称谓的含义是采取的一种广义上的主播,即本文当中的主播包括了上文分析的主播的三种形式:全能型主播、主人型主播和司仪型主播。这样界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加完整的分析我国目前“主播”的各种表现形式,而不会由于概念的阻碍而影响我们全面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于主播的概念可以有狭义的理解,有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就是在大型直播活动过程中,主播综合调配各方面信息,发挥各种才能,成为像一个蜘蛛网一样,各种信息的中枢,直播中把记者的信息传达给专家,把专家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把专家的信息再传达给记者,要求记者再在前方捕捉更详细信息。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日常节目中一定要在节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了多种能力,如播,说,评,析,对节目风格有影响的那种新闻主播。本文采取狭义的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对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进行如下界定:所谓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就是指在消息类新闻节目当中,或者是采、编、播全过程的操持者,或者是由固定的真实人物出场,并以个人身份(第一人称)进行交流的新闻主播,还有可能是串接节目各个部分的演播者。但他们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主播必须是消息类新闻节目当中的主导者,而不是新闻的播音者或者是其他协助人员,一定要突出主播的主导地位,使我国主播的发展走上正轨,跟上世界潮流。 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界定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明,并不是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的准确定义,只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客观情况所决定,为方便文章的论述所进行的一个概括,决不是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播的发展方向或者应该出现的情况。因为笔者对于主播的理解就是认为这个称谓本身就具有综合性,概括的界定也许很有利于说明问题。本文在以下部分还会对主播的理解层层深入,尽量展现其各个侧面,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