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本研究以传播效果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对二者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总结出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中显著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即话题文章更易引发阅读和点赞的行为,深度报道更受欢迎,而数据新闻的深度报道也常常伴随着具有丰富的图表和多元化数据来源、解释角度多样等特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0 年,数据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迅猛发展。数据新闻的出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它是数据与新闻的结合体,不仅有着数据信息的震撼力与说服力,更有着新闻信息的表达力和传播力。同时,数据新闻还改变了新闻生产流程,数据新闻的依托是数据本身,将数据的处理过程融合在新闻生产流程中是数据新闻生产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是对数据新闻行业发展的挑战。目前,对于新闻界而言,数据新闻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对于学术界而言,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也会细化更多方向。本文的选题背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数据新闻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2 年,网易、搜狐、腾讯、新浪等网络媒体开启了国内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索旅程,时至今日,中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已经有九个年头,从最初的新闻报道简单复制、罗列一些数据,到数据更加丰富详实、数据新闻报道的数量增多,再到“数据新闻”的正式诞生:注重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并借助可视化手段呈现,中国的数据新闻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新闻生产中仍存在微观聚焦度不高、数量过多、缺乏公益性、数据解析深度不够、重可视化而略互动性等一系列问题[1]。目前的发展水平依然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其次,数据新闻的发展重塑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信念。其内涵不同于政治权力对传媒的要求,也不同于市场经济行为对传媒的要求,而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职业规范以及评判标准。它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行业内部的自律[2]。如今,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出现,打破了行业垄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现状瓦解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定和呈现事实的文化权威,并冲击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然而,相比较于其他新闻来说,无论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可视化呈现,还是文本对数据的分析、预测,数据新闻自身却有着强大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新闻对于数据的追求远远超过了传统新闻数据的标准。尽管目前数据新闻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它却需要专业的人才、设备、条件进行实践探索,而非普通民众,不得不说,数据新闻的发展是重塑新闻专业主义的契机。
1.2 关键词阐释
1.2.1 数据新闻
欧洲新闻学中心和开放知识基金会共同编写的《数据新闻手册》中曾对数据新闻有这样的表述:“数据新闻就是用数据处理的新闻,数据新闻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通过信息图表来报道一个复杂的故事,数据可以是数据新闻的来源,也可以是讲述新闻故事的工具,还可以两者兼具。”这是国际新闻界上普遍接受的关于数据新闻的理解[3]。
2010 年 8 月,“德国之声”著名记者 Mirko Lorenz 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数据新闻会议上提出:“数据新闻是一种新闻流程,主要包括抓取、筛选和重组,过滤掉无用信息,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故事”[4]。
2011 年 1 月,NICA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美国计算机辅助报道协会)大会上,将数据新闻定义为:“数据新闻是在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基础上,是从技术角度对新闻业的再度推进,即计算机辅助报道”[5]。
在《2013 世界报业创新报告》中,数据新闻被定义为:“依赖数据标准化采集、整理、分析和查询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以确定模式、趋势、统计偏差和异常现象的新闻业。其可以用大量详细依据支持传统新闻业,有时甚至可以预测未来行为模式或事件”[6]。
国内学者毛良斌认为:“数据新闻即数据驱动新闻,数据在新闻报道中是驱动因素,生产活动围绕数据展开,对数据处理包括抓取、清洗、理解分析以及呈现,为方便受众接受信息,需要合理运用一些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工具”[7]。章戈浩认为:“数据新闻指的是通过分析与过滤所获得的数据,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8]。除上述定义之外,我国学者方洁认为:“数据新闻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程序对事实材料和统计资料进行采集、分析和呈现的量化报道方式,也是指一种通过上述方式生产的新闻品类”[9]。
相对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数据新闻的阐述,笔者认为方洁对于数据新闻的定义最具有概括性,其并没有单纯地从技术或新闻的角度给出定义,也没有单纯的描述数据新闻生产过程,而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即强调计算机辅助报道的作用,有强调新闻是事实这一属性,同时也描述了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
2 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传播效果研究设计
2.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2.1.1 框架理论
社会学家 E.戈夫曼在 1974 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书中指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其双重含义包括:①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②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领域中,产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这两个学术概念。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则称为新闻框架。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83]。
本研究依据上述理论,考虑到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即新闻的内容与形式的建构过程,因此,本研究从将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的内容(新闻内容、数据性质、数据科学专业化水平)和形式(媒体显著性、数据可视化)两方面作为框架模型,在新闻内容方面,主要研究其新闻标题、新闻正文和可信度的特征及影响。在数据性质方面,主要研究其数据来源、数据叙事维度和数据的应用的特征及影响。在数据科学专业化方面,主要研究数据体量、数据类型、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难度四个层面特征及影响。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则主要研究数据可视化类型和类型组合的特征及影响。
2.2 研究设计与信度检验
2.2.1 样本选择
网易数据新闻微信号从 2015 年 11 月 27 日开始推送数据新闻,其前期在公众号运营和数据新闻制作方面均处于探索和发展初期,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揭示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的框架特征及其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对探索期的效果则不做考虑,经过对网易数据新闻微信号内文章进行纵向对比之后,将其探索期定为一年左右。由于笔者按时间顺序从后向前收集样本,且开始收集样本的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 15 日,为保证所选样本的时间范围为整年,故选取 2016 年 12 月 15 日至 2020 年 12 月 15 日全部原创文章作为样本,在剔除非数据新闻的文章后,共获得有效样本为 377 篇。由于微信公众号在 2018 年 12 月 22 至 2020 年 6 月 28 日取消了点赞功能,因此本文在研究点赞量相关内容时,则剔除 2018 年 12 月 22 至 2020 年 6 月 28 日期间的文章,在研究其他内容时则选取全部有效样本。
2.2.2 类目建构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易数读微信号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易数读微信号中数据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于样本选择,则进入网易数读微信号,获取全部原创数据新闻的推文,并将一则新闻定位分析单位。
本文主要借助 SPSS 工具进行内容分析,从新闻内容、数据性质,数据科学专业化水平、媒体显著性、数据可视化方式等角度衡量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及现状,并增加传播效果指标。本文将传播效果作为因变量,因变量为连续变量,笔者采用微信从众平台的阅读量、点赞量作为传播效果的指标。对于自变量的测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网易数读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新闻,设置了新闻内容、数据性质、数据科学专业化水平、媒体显著性、数据可视化等自变量。其中将新闻内容、数据性质、数据科学专业化水平规定为内容框架,媒体显著性和数据可视化规定为形式框架。新闻内容从新闻标题、新闻正文以及可信度三个层面进行考察。数据性质从数据来源、可视化数据叙事以及数据的应用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对于数据科学专业化水平,笔者参考张超关于全球数据新闻奖数据科学应用的研究,选择从数据体量、数据类型、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难度四个层面进行考察。根据 Kiousis(2004),媒体显著性包含突出、注意与向度三个构面,而突出指新闻议题在新闻媒体位置的重要性。
3 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传播效果实证分析....................28
3.1 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框架特征............................28
3.1.1 网易数读微信号数据新闻内容特征